雷公城的传说
(2024-11-16 13:35:15)
标签:
杂谈 |
在整理挖掘医圣陶祖雷公资料过程中,我留意到在村民中流传着一个特殊的称谓——雷公城。而在村民刘文彬提供的众多资料中,“雷公城”一词的频率几乎是出现最高的。为了深入搞清这个问题,我专程对村民刘文斌和刘忠奇进行了深入采访。现将采访过程做以整理归纳,以下便是关于“雷公城”资料的采访实录。
张会玲(以下简称“张”):“刘文斌先生,您好!我知道您是一位退役军人,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您思想进步,是一位热衷于宣传雷公文化的人。您能详细说一说,您是从什么时候知道‘雷公城’这一名称的?”
刘文斌(以下简称“文”):“你过奖了,我是土生土长的雷公村人,挖掘雷公文化,宣传雷公,是我应该做的事情。我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退伍回到家乡的,回乡以后,了解到很少有人再提及雷公,我感到心里很不是滋味,便决定在挖掘有关雷公文化历史资料上下功夫。至于说到‘雷公城’,是很早以前就听说过的事情了。大约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雷公村在平整开挖一条大深沟时,曾经从一个高高的土崖上挖出了一座墓葬。墓葬里有一通石碑,记载说:墓主是位女性。因为碑文已经不太清晰了,人们断断续续辨识出一些字样。大概有墓主是‘尧头女,嫁入大雷公村······因病去世······葬于雷公城之北’等字样。”
张:“那通碑石现在还在不在?”
文:“那个年月,人们都缺少这方面的仪式,也就没有人保护它,石碑早就不知去向了。”
张:“哦,这太遗憾了。”
文:“可不是嘛,要是那通石碑还在的话,价值一定不小。”
张:“既然有‘雷公城’这一说法,古时候的雷公村规模一定不小,你有搜集到方面的资料吗?”
文:“书面资料没有。但这些年,我走访了村里很多上了年纪的老人,搜集到许多有关雷公的故事传说和历史资料。我从上辈人那里听说过这样的话:古时候的雷公村,很大很大,至少包括了现在的大雷公、小雷公和洼卓村。而且,据说,那时候雷公村还有定期的集会。集会上物资十分丰富,常常是人山人海,十分热闹。”
张:“刘先生好,您也是大雷公村本地人吗?您了解的雷公城是怎样的?”
刘忠奇(以下简称“奇”):“对,我也是土生土长的大雷公村人,对雷公的历史,也是从老辈人那里了解到的。我听说,古时候,大雷公村的确大的很,就说村上的庙吧:除了辉煌的雷公庙宇,周围还有49座其它神庙。比如,像什么无量庙、关帝庙、菩萨庙、大圣庙、土地庙、文昌庙、王母娘娘庙、城隍庙、玉皇庙、大明寺、财神庙、龙王庙、周公庙、老爷庙等等,等等。据说,这些庙宇分别散落在雷公城的四面八方。其中,大明寺最有名。大明寺,也叫北寺,规模相对较大,里面当时还住着僧人。听说,到后来,把北寺分成了四院宅基地供人居住。住在北寺的人家,分别是从澄城县来的曹姓人家。这家人的三个儿子家占了三个院落,另一院,则由从壶梯山打仗归来的山东人老黄住。老黄没有家属,也没有子女,就住在大明寺里。”
文:“我插一句。古代的雷公城的确很大,除了他所说的这些庙宇以外,还有一个叫做‘洞坡’的地方。也在雷公城的管辖范围内。”
张:“洞坡的具体位置在哪里?”
文:“就在雷公戏楼的后面。”
奇:“说到洞坡,我们这里的人都知道。洞坡,当初的建筑比较多,里面的建筑群组成了一个四合院式结构。现在看到的洞坡,是文革时期拆除了一部分后留下来的,总共有三大一小四孔窑洞。其中,三孔窑洞里分别供奉着不同的神像——其中一孔被称作‘千佛洞’,据说里面供奉着封神榜里的所有神仙。另一孔窑洞里供奉着观音老母的神像,还有一孔,里面供奉着雨神的造像。紧挨着的一孔小窑洞,则是供守庙人居住的。”
张:“这么说来,洞坡也是一处寺庙了?你们去过洞坡吗?”
文:“嗯,洞坡也是一处寺庙。它就在沟畔上,我们小时候常常去沟畔割草。割完草,就去那些神庙里玩,我在那里还见到过三头六臂、有着二十四只胳膊的神像。除此之外,洞壁的四周全是栩栩如生的彩色壁画。洞坡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听说,一到晚上,神庙里就会发出一种深远的怪声,让人感到阴森和恐怖。所以,我们一帮孩子白天常去那里玩,但一到晚上,就都不敢去了。”
张:“除了神庙,你们还发现过什么?”
文:“小时候,我们去沟边割草或去挖药材,常常就能挖出一些瓦片、砖块,甚至炉灶来。我和小伙伴站在洞坡门口朝南张望时,山谷里绿波荡漾,松涛阵阵,景色十分怡人。可惜,十年浩劫,洞坡里的神像和壁画都被毁掉了。”
张:“你们当时挖到的那些瓦片、砖块,甚至炉灶,至少不排除那里曾经住过人家吧。看来,如果历史上果真有雷公城存在的话,规模确实不小。”
文:“是的。我在与村民的探究中,依据人们口口相传的故事,做过一个大胆的设想——或许,在古时候,白水县以东和以南的整片区域都在雷公城范围之内。甚至可以猜想:北到雷牙,南至雷村,都应该隶属于雷公城。你看看这一片地名,都与‘雷’字有关:南到雷村、冯雷,我们这里是大雷公、小雷公,北边有雷牙······你想想,远古时代,地广人稀,一大片区域少有人烟,行政区划上模棱两可,也是有可能的吧。”
张:“您这种猜想是挺大胆的。”
文:“但也不是胡乱猜想。我们这还有村民私下议论雷公城时,也做过这样一个大胆的设想:如果历史上真的存在过‘雷公城’的话,参照白水县西北部有远古的阳武国这一历史,那么,县城的东方,就该是这座气势宏大的‘雷公城’了。这样一来,‘雷公城’和‘阳武国’,从位置上来说,一南一北,不是遥相呼应了吗?说它们一起构成了远古白水县的一部分,也不是不可能。当然,‘雷公城’到底是否存在,还有待考古学者去深入地挖掘和论证。
张:“这样的猜想,似乎也有一定道理。”
奇:“不管怎么说,有了‘雷公城’这一概念传说,人们还是期待真相能够被早日揭开。”
张:“今天,听了二位关于‘雷公城’的故事,我的眼前便浮现出这么一幅画面——远古的雷公村,就是一座古老而宏大的城池。那里,筑土成郭,街市林立,集会上,农产品琳琅满目,其间的陶器瓷品最是繁多。街市上人来人往,摩肩接踵,一派商业兴隆的繁荣景象······”
文:“哈哈,我也是这么想像的,但愿真的如此。”
奇:“果真是这样的话,我们都为自己是雷公的后代而感到自豪。”
张:“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有关研究会还原出雷公城真实的历史状貌。”
文、奇:“嗯,一定会的。”
张:“感谢二位的配合,但愿历史上真有‘雷公城’的存在,但愿更多的人能致力于雷公文化的挖掘和研究。也愿雷公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鼓舞‘四圣故里’的人们,在新的征程上铸造出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