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这里的冬天暖融融

(2023-12-06 08:51:57)
分类: 浅笑安然(散文)
早就听说西文化村的大棚水果西红柿好吃,今日便慕名去购买。在通往蔬菜大棚的路上,我遇见了三五个村民模样的人,正有说有笑地从对面走过来。他们手里都提溜着一塑料袋沉甸甸的西红柿,其中一位两只手上居然拎着三四袋。看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问道:“老乡们好!这西红柿是从你们村大棚里买的吗?”
一位大婶笑呵呵地答道:“不是买的,是分的。村上给每家每户分一袋,我们才刚领到的。”
“每家每户一袋,这得分掉多少啊?”据我所知,西文化村有六个居民小组,算起来户数也不少呢。
“这算啥呀,重阳节村上还给老年人每人分一盘鸡蛋呢!”大婶补充说。
“过年时,我们村还给老人发更多福利呢!”另一位大妈说道。
“哦,你们村这么有钱啊?”我说。
“不是有钱,主要是干部用心。”那位拎着四袋西红柿的大哥说。
“你咋提这么多西红柿呢?”我好奇地问。
大哥将右手向上扬了扬,笑着回答:“除了村上发的,我还买了三袋。一会儿我要去西安,顺便给朋友带点。我们村这西红柿不是好吃吗,让亲友们都尝尝鲜。”大哥转而问我,“你也是来买西红柿的吧?快去,棚里不多了,去迟就买不到了。”
听闻此话,我赶紧与他们告别,生怕耽误了买西红柿。
在大棚入口,经管大棚的雷大哥听说我是慕名而来,便答应了我进大棚参观的请求。大棚里的西红柿全是矮化的,但枝蔓却长得很粗壮。看上去,比普通西红柿要壮实很多。果子呢,也结得繁,结得多,长势旺盛。只不过,眼前全红了的西红柿却并不多。他大概看出了我的心思,笑着说:“赶上这几天给村民发放,红的不太多了。不过,地里的果子看不出。随便几架,都能摘到不少哩。”
我问他:“你们这西红柿和别的大棚里的不一样吗?”
他立刻回答:“我们这都是新品种,用的是西农大教授研发的种子。西红柿个大汁浓,关键是不用膨大剂和催红素,吃起来绝对健康环保。”
不用说,我一下子买了好几袋,也准备分给亲戚朋友一些。
出了大棚,见路北一座新建筑。这村郊野外起这么大阵势的建筑干啥用?我正疑惑着,雷大哥介绍说:“那是新建的压油厂,是争取的苏陕协作项目。”
“规模不小啊!”我忙说。
“压油厂面积八百平米,占地四百多亩呢。”
“我记得前段时间走过这条路,当时那里好像还是一片田地呢?”
“是挺快的。我们村干部做事,从来不拖泥带水。这不,资金一到位,村马上就动工了。只一个多月时间,压油厂就建成了。”
“真是神速啊!”我不由感慨到。
“这就是我们村干部的魄力!”雷大哥笑呵呵地说。
我心里有了些许震动,对这个村和村干部多了一些好感。
回头看到大棚南面又建起了新大棚,好像是三座。我忍不住又问:“这又建新棚了?”
“嗯,这是村上早就计划好了的。”
我踮起脚望了望,从北往南,整整齐齐新增了三座。新建的大棚很气派,仅长度就有一百米左右,听说光实用面积就一亩三分多。锃亮的镀锌管在阳光下发着明晃晃的光芒,看上去高端大气上档次。
雷大哥见我对新建的大棚有了兴致,便说道:“现在的大棚跟以前不一样。以前建大棚都用木材,笨重的很。现在是新材质,又轻巧又结实,也好看。”
听着雷大哥的介绍,看着这南北平地而起的油坊和新大棚,我不由得要对这个位居县城东南方的小村子另眼相看了。
“这还不算,眼下,趁着农闲,村上还正改造学校多年不用的窑洞哩。”雷大哥又说。
“改造窑洞做什么?”
“完善棋牌室,打造乒乓球室嘛。我也不大懂,反正就是文化娱乐方面的事。”
哦,我恍然大悟,村上是要振兴文化事业呢。这让我对这里的村干部刮目相看了—— 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乘着乡村振兴的强劲东风,不仅在产业振兴上大做文章,还在文化振兴上下苦功夫。村上有这么胸怀广阔、眼光高远的好干部,乡村振兴岂能无望?
离开西文化村的时候,头顶阳光一扫冬日的阴沉,正温煦和暖地照耀着大地,让人感觉这里的冬天一点儿也不萧瑟。相反,却处处呈现出一派繁荣气象。我想:国家的乡村振兴梦,正是在无数个这样的小村庄里一步步得到现实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雁门山访古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