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青禾草
青禾草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2,249
  • 关注人气:1,572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挖红薯

(2023-11-25 10:31:05)
标签:

杂谈

分类: 浅笑安然(散文)
中午,二嫂打来电话,告知我:她和二哥去山东带孙儿了,因为走得急,地里的红薯还没顾得挖。她吩咐我说,眼看着天冷了,赶快抽时间把红薯挖回来,省得被冻坏了。二嫂还一再解释说,这些红薯本没在种植计划之内,是麦收时邻居送的苗子,因为当时忙于收割麦子,没时间,就拿回来在水里泡着 。好几天以后,红薯苗的根须已经长得老长了,才腾出时间栽种。因为错过了最佳栽种期,生长的时间也较短,导致收成不太好:红薯结的不多也不大。二嫂还诙谐地劝我:可不要嫌弃啊。我赶忙回说,怎么会嫌弃呢——我们不劳而获还挑三拣四,这不是不知好歹了吗?撂下电话,我就和我家先生议定好了挖红薯的时间。

虽然已是霜降时节,但这几天天气出奇地好。天空蓝莹莹的,阳光暖烘烘的,空气清爽爽的,鸟儿的鸣唱脆生生的。天气完全还是一幅秋高气爽的大好美景,洇染得心情也格外明朗和轻快。我们回家拿了钢锨,便直奔红薯地。几十年没有帮娘家干过农活,连土地的位置也陌生了。但按照二嫂的指示,我们很快就找到了红薯地。这片土地不过几分大小,地头就是四季流过村前的小河,浇灌起来很方便。四周的田地里,都是刚露头不久的麦苗儿,脆嫩得仿佛被水泡过。就二哥家这一小片地里长着红薯,共三行,一行约十米长。红薯蔓虽然不算很旺盛,但却把地盖了个严严实实。我们一放下袋子,先生便直接开挖。一锨下去,便挖出了第一窝红薯。这一窝结了三四个不及拳头大小的红薯,但却很光溜,外皮通红,看上去挺诱人。一连挖了好几窝,大小都差不多。我们估摸着,可能是长在地头、人来人往多有踩踏的缘故,影响得红薯长不大。先生在前面挖,我带个小板凳在后面择,发现有些红薯不小心被铲断了,我们都很心疼。先生总结经验似的说,红薯也是朝向阳光生长,我们是从南往北挖,这不合常理。于是,再挖时,先生都从北面下锨,这样以来,铲断红薯的几率果然小了。好多年没有再干过农活,我估摸着先生可能挖累了,就自告奋勇要替换他。结果,才挖了几窝,我就累得气喘吁吁的了。由此非常惭愧自己的不中用,也更佩服二哥二嫂的勤劳能干。二哥,是我们兄妹六人中很好地继承了父母能干品性中的一个。近些年,他添置了好几样农业机械,除了种好自家的田地,还包揽了一些乡邻不愿耕种的土地,每年总能生产几万斤粮食。二哥的秋庄稼也不落后,玉米、红薯、南瓜、各种豆子······什么都种。因为舍得出力,家里就有了丰富多样的农产品,自己吃不了,总要送给亲朋一些,一起分享他们劳动的果实和快乐。

看我挖得太慢,先生又来挖。大约是天气太好了,这次,他是连外套和体恤衫都脱掉了,只穿了一件厚背心就开干了。我把搓过泥巴的红薯一堆一堆码放好,回头一看,竟有了小小的成就感。由此,也想起小时候人山人海挖红薯的宏大阵势来。

那时候,村上每年都要栽种很多红薯。在广种薄收、口粮欠缺的年代,红薯因其产量高而备受人们的青睐。我清楚地记得:有一年,好像是全村人都集中在村后一片较大的地里挖红薯。人们用耙子和钢锨把一行行红薯从土里挖出来,一边择去细小的根须,搓去泥土,一边笑逐颜开地议论着红薯的好收成。那时候的红薯,品种似乎不算很好,多是一些大块头的圆咕隆咚的东西,有些甚至大到一家人一顿也吃不完,但生活困苦,哪里还挑剔红薯品种的好赖呢。在人们心中,红薯就是正儿八经的粮食,是可以填饱肚子的救命的食物。只要个头足够大,就预示着收成好,有吃的。于是,一堆堆被收拾好的红薯在地畦上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像列队的士兵接受检阅似的。对完全靠天吃饭的农人来说,那是一种别样的幸福。因而,毫不夸张地说,每逢挖红薯时,地里总是一幅人欢马叫的热闹景象,真是大人小孩齐动员。大家挖的挖,择的择,捡拾的捡拾,抬的抬,拉运的拉运,人们似乎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把挖出来的红薯一颗不丢地运回仓库。彼时,在人们心中,那些个大笨重的红薯,其实已不单单是普通的作物,是大丰收后的欢乐和喜悦,更是一种生活的寄托和滋养。

就这样,我一边喜滋滋地回味着过去挖红薯的场景,一边忙碌着把手中的红薯择干净。看着经由我们亲手挖出并择捡装袋的红薯,一个个娃娃似的透着小巧和可爱,心中无比喜悦。是的,劳动创造幸福的生活,劳动也带来快乐和愉悦。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红薯的偏爱似乎渐趋淡弱,但还是有很多人把它当作丰盛餐桌上一道美味的调剂,当作强身健体的必备美食。回到家,我们将散装的红薯全部倒在地上,接受阳光的晾晒。同时,按照大小和“面相”的好赖再次分类。经过筛选,挑选出挖断了的、虫子蚕食过的和过于小的红薯。我当即在老家的水龙头下将这些“残次品”洗干净,预备先吃掉这些不耐储存的红薯。然后,送亲朋一些,余下的,都收进筐里保存起来。这样一来,我们便可以连续吃到美味的红薯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