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在绝大多数车迷眼中,来自意大利的法拉利是汽车中的极品,不过在意大利大部分汽车消费者的心目中,或许菲亚特500也是他们心中的经典
诞生于1936年的菲亚特500车型至今已有80年历史了,不过这款车早在1975年便停止了生产。到停产之时,它在欧洲范围内的累计销量达到360多万辆,可以说菲亚特500是绝大部分欧洲人心目中的经典小车(说意大利人心中更合适),二战后迅速发展的经济促成了菲亚特500在意大利乃至整个欧洲的成功。
但遗憾的是,亚洲的车迷却鲜有一睹菲亚特500真容的机会,因为这款从诞生之日起就没在这一地区发售过,离我们最近的菲亚特500也就是借其理念开发的菲亚特126P,不过现在差不多已基本绝迹了。
到1957年,菲亚特500接班人Nuova
500(Nuova在意大利语中表示新)才顺利驶下生产线,并从此开始征战欧洲大陆。其实早在二战后菲亚特高层便意识到应该推出新车以取代日益衰老的500
Topolino,于是Giacosa便开始设计新一代更小、更简单、更经济的500车型,于是公司在Giacosa提交的两份设计稿中选择了其中一个。虽然Nuova
500为500的后续车型,不过它对菲亚特乃至意大利都是极具历史意义的。因为是它改变了普通意大利人的生活方式,并且也正是它在18年的有限生命里,达到了360多万辆的产销量。
不曾想到,在50多年前汽车设计师就已经开始注重空气动力学和人机工程学的设计了,而菲亚特500有幸成为了这一创新设计手法的“小白鼠”。设计师Giacosa力求通过光滑的外形和平直的腰线来表现优雅的气质和速度感,当然这在当时也是非常摩登的设计,这令500车型荣获过多项汽车设计大奖,并有幸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
于1955年面世的Nuova
500,整车长宽高分别为:2970×1320×1325mm,轴距为1840mm,车厢内部前排为两个独立的座椅,而后排则是一根长条形的椅子。从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Nuova
500的内部空间尺寸并无优势可言,但通过实际测量前排乘坐一位身高1.8米的人并不显拘束。Nuova
500的整车质量只有470kg,最大装载量为两名乘客和70kg的行李,在车身上最大的亮点就是配备了帆布可移动车顶和铰接式后门,这在当时来说应该是标准配置,可以想象在车内如果照射不到地中海的阳光,多少还是有些可惜。
在50年代,发动机的设计及制造技术依旧处于空气冷却及小排量的境地,自然Nuova
500装备的动力也也不会超出这个标准。为其服务的是一款排量为0.5L,最大功率为10kW的2缸空冷汽油机,这款发动机是菲亚特第一台风冷发动机,它凝聚了菲亚特技术部门的全部心血,底盘布置为后置后驱,配备4速手动变速箱,最高速度85km/h。尽管如此,由于后排几乎不能乘坐,所以顾客对Nuova
500的车内设计颇有微词,于是菲亚特又迅速推出了能乘坐4人的Normale和Economica车型,相应的发动机功率也提高到12kW。
到后来,菲亚特不断扩充500车型家族,从最大功率16kW的运动版车型到车身长度为3070mm的旅行版车型,从普通型到豪华型,应有尽有。不过正是由于车型迅速扩张,导致菲亚特急于求成、急于改变市场策略,于是到70年代初菲亚特开始摒弃传统500车型的圆形设计,转而在新车型126上使用方形设计以吸引人们眼球。在市场的冷热交替过程中,菲亚特500的生命自然也就走到了尽头,1975年菲亚特正式宣布500车型停产。
或许是因为现在的人们极易被大脑中斑驳的记忆所感动,所以像全新菲亚特500复生这类事就时有发生,尤其是在汽车界这类事情更是如此,例如英国的MINI以及德国的甲壳虫都是复生的产物,当然复生是要利用厚重的历史来寻求一个可观的销售量。
在当时看来,菲亚特500是工业设计中小型、标准化和功能极佳组合的廉价产品,它使大多数老百姓过上了有车的生活,而人们也因为有车生活也更加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