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装漫淡
(2024-04-06 22:09:56)| 分类: 写字的王一郎 |
在人和人交流之前,一个人的面貌和穿着是他最初的表达。
人最终还是更愿意和那些与自己相近的人交往的,所以类似的人群也会选择类似的服装来作为一种无言的表达,
说明自己的习惯和立场。
厚底的斑斓的球鞋,松垮的落档的七分裤,大上几码的连赗卫衣,懒散不羁的眼神,充满弹性的身体动作,再加
上一点街头风味浓郁的俗话俚语,是新的潮流。
但不是永远的潮流和所有的潮流。
世界很大,人群也很庞杂。你说出任何一个观点,几乎都有支持者和反对者,但无论是支持的人,还是反对的人
,又都因为相信自己就是真理,而对潜在的真正的真理毫无兴趣。这就让争论变得越来越没有意义。
所以对于多元导致的争论,一个人若不是对争斗之乐特别有兴趣,就应该远离不同的人群交接的地方,退回自己
世界的中心。
这也是我反社交哲学的又一个论点。
我是一个保守的人,如果你问我对保守这个词的定义,我会说 ——
保守是人对事实,道德和真理的谦卑。
所以我女儿问我同性恋是怎么回事的时候,我的回答是同性恋就像有的人喜欢春天,有的人喜欢夏天,人生下来
后,因为他们的遭遇而被影响,又因为他们的选择而被决定,所以每到 个人的喜好和厌恶都会不同。
豆豆又说她不想结婚,也不想生孩子,只想自己好好过一生。
我的回答是,结婚和生孩子,并不是好好过一生的对立面。同样的,结婚和生孩子也绝不是好好过一生必不可少
的要素。
“那怎样才能好好过一生呢”,她就问,仰头看着我,小手放心地牵着我的大手。
孩子对父母天然的信任是无价之宝,但不是每个父亲或母亲都懂得它的宝贵。
“爸爸认为,保持对事实,道德和真理的谦卑,起码能问心无愧地度过一生,至于好不好,豆豆,除了你自己之
外,没有任何人有资格评判你的人生。”
我也喜欢穿西服,但要正经把西服穿好有点不容易,比皮鞋难。
因为皮鞋可以买成品,大多数人没有讲究到非要订制的那个程度。稍微普及一下,皮鞋大致包括ready
to wear
和made to order,还有bespoke,也就是量身订做。
本来皮鞋只应该量身订做,因为人的两只脚形状大小并不相同。我的左脚就比右脚略短,也略窄,订做的时候,
用黏土倒模,用木块削成楦头,再用皮革包裹,一点点修饰,外头看起来是完全对称的一双鞋,其实里面的空间
完全按照每只脚的形状来安排。
而一个人的脚,足弓的高低与弹性,其实也在不断变化,相应的,穿上半年一年,再去鞋匠那里修正楦型,更换
皮底,都是一双皮鞋题中应有之意。
廉价的皮革自然不值得匠人和客人如此费心,所以这样一双bespoke的鞋子,多数选择顶级的皮革,价格的话,
国内的好鞋匠收费在两万朝上,英国的老牌子收费在十万到数十万不等。
所以,就像我说的,皮革多数人买成品就足矣。但我其实也不建议买三千块钱以下的皮鞋。越是囊中羞涩,越不
应该浪费钱在廉价东西上,还不如干脆不买,以布衣傲王侯。
我推荐毕业后进职场的年轻男人,准备三双鞋就好了:一又纯黑色的三接头无雕花牛津五眼皮鞋,一双棕色的单
扣孟克皮鞋,一又手擦色的乐福,就可以应对职场里常见的三个场合 —— 正式的晚间会议和晚宴;轻松的白天
的室外花园自助餐或者半自助的鸡尾酒研讨会;会议后的放松环节,或者自己出门去喝一杯。
一定要皮底,而且别贴了。
好的皮底是非常耐磨的,刚开始一层很快就磨掉,但是越磨到后头越坚固。要注意的是鞋头的部分,那里最容易
磨损,所以穿上半年,去钉一个小小的铁前掌,打磨一下,从此几乎就不会再有磨损的问题。
上海的确阴雨连绵,但英国也是啊。我当然不推荐穿着皮底鞋子踩大水,那种情况我建议你把鞋子脱了拿在手里
,裤脚卷起来找个便利店买双拖鞋穿回家。
但正常雨水里走个一两个小时完全没问题。别泡就行。回家用松木鞋楦把皮鞋撑起来,鞋底擦干,对放。我放鞋
的地方有个除湿机,开到温度35,大概一个晚上就干透了。然后用无色的起酥油把整个皮底打上一遍,或者两遍
,让皮底重新吃透油脂,再放上一个晚上就完全没事了。
穿皮鞋两双换着穿就足够用上好几年。如果隔一段时间买一双喜欢的,六七双这样换着来,你就知道贴底毫无必
要了,因为这些鞋子钉了掌后可以穿上十几年,都磨差不多了,找一个靠谱的鞋匠更换所有的皮底就是了,接着
穿,妥妥的。
男人和鞋,有点像女人和内衣。有种只有你和它了解的默契。
一双好鞋换了两三次底,从年轻时的意气风发,一直穿到老之将至,一生的岁月,悲喜的日子,都藏进皮面的痕
迹里。
一双皮鞋在路上走着,旁边先是自己女儿的一双小鞋,急急忙忙地跟着皮鞋。
后来是女儿的高跟鞋,笼罩在婚纱的裙摆里,和皮鞋并排慢慢走,来到花束圣坛那里,然后高跟鞋停住,老皮鞋
返身走开,那双高跟鞋转回来,鞋尖冲着老皮鞋的后跟,微微迈出一小步,却终究停在那里。
再后来,老皮鞋褶皱更深,颜色更沉,走得更慢。旁边又是一双小鞋,胖乎乎的脚像女儿小时候的样子。最后,
那小鞋换成了一双新的bespoke,和外公年轻时的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多了两道翼纹,更显得雄心勃勃一些,踏
着小碎石路,矫健大步,推着一辆轮椅。
那双老皮鞋就搁在轮椅的搁脚架上,在半搭下来的一块薄羊毛毯子里,微微颠簸着,露出一生的风尘。
你看,这不是一双很快氧化变黄的尼龙仿皮潮鞋能讲的故事。
本想讲讲西服,结果一篇全都写了皮鞋。
好在标题里免责一般地写了“”漫谈”两个字,下次再写西服的基本规则吧。
正好毕业季,希望还有人用得上。
====================================================================================================================================
摘自公众号《写字的王一郎》,2020年6月24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