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独立

(2024-03-22 12:00:29)
分类: 写字的王一郎
还是幼童时,我就失去了提问的兴趣。

在随后的学生生涯里,我未发一问。


提问,是一种依附。

相信答案在别人那里,为了这个答案,把自己交到别人手里。

对我而言,还不如没有答案。


我习惯了独立思考和观察。我阅读十分广泛,中英文都有,其他语言的英译本也读了很多。

找得到原版,我就不读中文译作。

你猜他们会怎么说?

这太难了,我做不到。

我就不理睬了。

然后又来问了,那有更简单一些的方法吗?更适合我的?

我就把他拉黑删除了。

这样的人没有一百,也有几十。

他们要能把英文学好,是英文的不幸。


我自己翻译英文诗,也比较超逸。

比如以前有一句 —— “It is the rain before all rains; it is the drum after all drums"

我的翻译是 —— ”它是凡雨之前那碧落,它是众槌之后那玄音。

爱因斯坦的名言是:Only two things are infinite, the universe and human stupidity, and I'm not sure 

about the former.

我的翻译是 —— ”苍穹可追,愚不可及”。

还有一句大致是“...... and countless houses bent their knees to me, when I was riding through the drak 

pain."

我的翻译是 —— 万姓俯首,叩我蹄隙。

没人教我怎么学英文,也没人教我怎么学中文。

不影响我的掌握,其实也不影响你自己的掌握。

无非办法笨一点,时间长一点。

有什么关系。

觉得有关系,那你去看成功学公号吧。


你们会注意到,我的文章里不用引用。

包括诗我也自己写。

我一直自己寻找表达,这是我表达能力强的原因。


很多人问我平时读什么书,他们可能认为我的思维是某一本书带来,所以用一本书就可以复制出这种思维,至少

接近罢。然后他就厉害了,少说也能超过我。

寻求捷径,是被人骗的最佳方式。

寻求依赖,是被人出卖的保险办法。

到处寻求,就是到处求骗。

求仁得仁,求骗得骗,被骗得死去死活,现实结果明明没好转,甚至更差。

”但我觉得我成长了。“

这也是一种牛逼。


我读书的前提,是我没有朋友。

我没有朋友,这意味着我拥有自己四十年来所有的闲暇,便 可以读书不休,不用停止。

你告诉他听,他说,这不太现实吧?这我做不到的。

这也罢了,他会说,我做不到,所以你也做不到吧,你在吹牛吧?

他应该对爱因斯坦说,这道题我解不出,所以你也解不出吧?


现在读书变得风流起来,文艺小清新以为自己脱俗,其最是附庸风雅。

所以最喜欢引用,所以动辄满嘴”有趣的灵魂“。

不停重复”有趣的灵魂“,所有的表达都来流行文艺语料,这很有趣吗?

恶俗。


我回答的对象,通常仅限于我的女儿。

豆豆是一个孩子,有提问的兴趣时,我很注意给她的答案。

你在白纸上落笔,肯定要慎重一些。


我在她游戏的房子前放下一束四叶草,她就问,爸爸,你是要祝我幸运吗?

我说,不是,祝愿没有用,爸爸就是这束四叶草,就是你的幸运。


她拿着 IPAD 来央求我给她充值一些钻石,好在 Minecraft 里面圈地,防止熊孩子继续拆她心爱的房子,她要我

充值一个60块钱的礼包,我给她充值了最贵的那个。

她问,这么贵,不要紧吗?

我的回答是,时间宝贵,豆豆,爸爸不能为区区60块钱浪费这么久。


豆豆问,爸爸你怎么脱发啦?

豆豆,爸爸脱发,可是因为一个了不起的原因,是因为爸爸过去的事。

哦,爸爸,什么事啊?

告诉你就没意思了,爸爸写一首诗给你背诵,你长大了能看懂,这样不好吗?

好。 

                                                                                   一念动四海

                                                                                    三昧焚妖身

                                                                                   只因金箍戒

                                                                                    又现前世痕


以前她还是一个小小孩子,三岁左右时,跑进玩具店,东看西看,一眼看中那个最大的盒子。但是咬着嘴唇想了

又想,拿起一个小小的玩具给我,眼睛还看着那个大盒子。

我蹲下来,问她,你是不是最喜欢那个大盒子玩具?

她点点头,我问,那你为什么不拿过来?她说,我怕太贵,爸爸会说我不懂事。

我摸着她的头,我说,你知道什么是不懂事吗?

她疑惑了,摇摇她小苹果一样的脸。

我说,一个人认为自己配不上最好的,是不懂事。

一个人因为担心自己付不起就放弃,是不懂事。

 这是真正的不懂事,告诉自己的孩子她配不上这个,比不上那个,是家长的不懂事。

任何时候,一个人否定自己的开始,就是死亡的序曲。

答应我,豆豆,以后如果有一时买不起的,不要放弃,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她非常高兴,说好,然后把那个小玩具放回去,去拿大盒子。

我说,不,豆豆,小的我也给你买。她说,为什么?

因为爸爸有钱。这两个玩具告诉你,有了钱之后,你的选择就会多。

你回答爸爸,一个人选择很多很多,叫什么?

她想了想,三岁的她告诉我,爸爸,是不是自由?

我说,不是,豆豆,你的回答已经很了不起了。

但选择多,不是自由,自由超越了最多的选择。

豆豆,自由是面对选择,认为并无真正的差别,这是真正的自由

当任何事情在你心中并无真正的差别时,你就获得了不可阻挡的自由,这叫做解脱。


小豆,对任何结果都能平静地接受,接受任何结果一旦出现,就是不可抵赖的事实,面对事实没有痛苦的必要,

事实漠然,不在意人的悲喜,你也平静,知道果必由因,这叫做不期待。

所以在因上努力,在任何时刻都可以全力以赴,在所有时刻都愿意坚持不懈,这叫不懈怠。


欣然接受一切,从不停止追求。

豆豆,这就是不期待,不懈怠。


在马尔代夫,我们听说这个岛附近有鲸鲨,运气好甚至可以在海滩上看到,早饭时,听见邻桌的人,早起去看海

豚的人回来说幸福得不得了,说看到了鲸鲨。

豆豆六七岁,鲸鲨就是她的梦幻,当然立刻坐不住了。于是我们包船去找鲸鲨。


但是鲸鲨其实看运气,那天很好的时候,也只有50%的概率,而且活动范围很大,就算出现只有短短二三十分钟

,真要找,并不容易。

500美元包船一次。

我们第一次,没看到。她在返程中忍不住大哭。我问她为什么,她说看着我点钱给船老大,她知道那是很多钱,

她错过了唯一看到鲸鲨的机会。

我说,我们明天继续找。如果明天找不到,后天继续找。

我们在这里两周,只要没找到,我们就天天找。这一次没有找到,我们下个假期的第一件事就是飞过来,立刻找

她说爸爸,可是,这要花太多钱了。

我说,豆豆,决心比钱珍贵。

当你决心要做一件事,大海会为你分开。

爸爸教过你,要欣然接受今天的结果,但绝不停止明天的努力。


第二天当我们的船回到小岛,她从船上一跃飞下,大笑着尖叫着扑向妈妈 —— “妈妈你知道吗?我看到了大海

里的神灵。”


所以后台会有很多问题,那些问题逻辑上根本经不起推敲,说明提问者自己没有推敲过。

不假思索地将回答的权力交给别人,自己只准备接受。

这样的人生,有强烈的附庸风险。

一旦成为附庸,人生将没有独立的意义。愧对了自己独立的呼吸,独立的心跳。

独立的人格。

有些问题则是对我有浓厚的兴趣,问这样我会怎么选,那样我会怎么做。

不要对我有兴趣,我和你没有关系,而且我没有和你有任何关系的意愿。

我知道,无论读者多么喜欢你,这个公号被关掉后,他们最多惋惜几分钟,然后各自继续生活。

而我自己,连几分钟都不会惋惜,我会重开一个,继续写起来。

不期待,不懈怠。

这不是普通人的境界,我也显然在思维上远超常理。

其实你也不应该认为你是一个没有特色的人。

如果你认为你是,那么你就是那些“有趣的灵魂”的附庸,你就是那些“无趣的掌声”。

你以为你是公号阅读的受益者,其实你只是公号用来变现的读者群。

我从不开“喜欢作者” —— 是因为没有读者有资格赞赏我。

赞赏我,是我自己的事,和你无关。

你应该赞赏你自己。


我是独立的。

你也是独立的。

我不是有趣的灵魂。

你也不是无趣的掌声。

所以你不问,我不答。

但毕竟有这样一点点缘分,我写了,你读了,所以 ——

我曾在绝境中觉醒,也在静夜里打坐。

我把当时的感受描绘给你看,你去寻找属于你的感受吧。


                                                                     林静闻枝断

                                                                     山涌似潮生

                                                                      西游何必记

                                                                      各自过来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异类
后一篇:自由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