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生活的看法(三)

(2024-03-13 12:57:57)
分类: 写字的王一郎
     周末给同学们讲散文的时候,忽然有一点没有忍住,逸兴遄飞,甚至就教他们把散文中的句子的“格”提出

来,造出一样有趣的句子。

      比如教他们在冰心的诗“我在母亲的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之后,可以再续上一句“

月明的大海在我的眼里”,就可以得到一个我自己所谓的“Loop”。

      又看到散文里有说植物的绿色自由蔓延,胜过了孤独的一人的句子,我就解释给他们听,认为这意思是“植

物的自由是群体性的,而一个人尽管有腿脚,却终有可去的极限,而植物的群体自由,不但在空间上蔓延,也在

时间上更久远地延展,实在是好句子。”

       同学们就看着我,一脸有些困惑,有些欣然的表情。

       我就说,比如提炼出这个句子的“格”--空间和时间上的抽象延展,就可以说出新的句子。

     他们的脸上就全是困惑了。

     然后我就即兴地说:

        “植物以彼此自由,山脉用时间起伏”。

         他们几乎全都欣然起来。

         我就让他们保密,因为打算把这样的句子就设计好,印在有领子的衫上,回头就发给他们,使他们学校里

的同学盯着看。

       然后再谈到悲剧的艺术性总大约强于喜剧的,我又不免草几行来比作例子:

       “周遭大多是暗的

          只剩一朵火在蜡上

          独自地舞



        这孤独太刺眼

        使我隐隐地痛

        我伸手将它掐灭

        让周遭只剩下暗


       只没想到

        它临终的泪

        是那样地烫”


        其实,究竟怎样才能让一个人懂得如何读一篇散文,或是如何明白他人在字里行间的心绪。

        我倒并不担心考试去考这样的问题,语文考试其实是不触碰这里的。

       一门标准化考试,动辄面对几万十几万人,其中的阅读和阅读的答案其实都是基于逻辑,而非文学,感受与

素养的,不过了解这一点的倒也并不多。

      逻辑的问题会问你:在文中,作者认为哪种花更好看,为什么?

      文学的问题会问你:在你眼里,那认为花好看的,和被认为好看的花,谁才是真的好看呢?

       误会多了,渐渐又从误会中生出误会,直以为语文这科目,不过是考试依靠素养,素养来自生活。于是师生

都免责,倒是生活背锅了。

      这实在是从捣糨糊中生出一点机智来。因为也不是一回两回,这机智已经生得熟能生巧,遇到一点点糨糊就

可以生根发芽了。

     最后甚至连糨糊都不多见,只剩下机智。剩下70写作大题答案中那一个神来之笔,举重若轻,意豁如也的“

略”了。

      但确实也有人终生不知道文字之美为何物,甚至偶见到这种美,反觉得是一种多余。

      就像一些爱理科的同学会在了解到一道散文题的答案后,就拿出一本物理或生物来做,因为这散文啰里啰嗦

,遮遮掩掩,毫不痛快,忍到现在,不就是为了那个题的答案的么—答案既然已经入手,文章也总不再考,就应

该换一两道物理,生物,至少一两道地理题罢。

     电磁总是有场,有丝竟然分裂,副热带高压又是那样地强暴,这些总是具体,自洽,完备的,都好过这作者

明明姓里有郁色,名字却叫达夫,左眼是总生情,右眼却又怕触景,谁管什么故都的秋,我只参加上海的考。

      其实我了打算为他们作特别的衫,上面写:

      天蓝何必呼应海
      云走那知逃开谁

      这样的孩子长大了,若来到高原,也看到夜还来不及散尽,晨霭就已经打开一缝,让初阳把万千丝缕的金色

投射到远山的连绵的雪顶上的景象,不知道会不会吸了吸鼻子,又袖了手抱怨:“高海拔真的讨厌,面条都煮不

熟。”

      其实想来也颇可爱。

      我给豆豆取名“云想”,不仅是因为李白的诗,也是我知道我们此生来,不过是天空一缕浮云,这一场因缘

,看着似乎只是缓缓地移动,不容易使人在意,其实一转眼就散了。

      散了之后,就只剩下想。

      ”当我想回去
      到比天更高远的地方
      会有一朵云走遍天际
      想找到我

     若你见了这朵想我的云
     请你知道
     这亦是
     我为你留的云想“

     我也不知道豆豆将来喜欢什么,我是不想她太深入这世俗的。
    
     世俗千变万化,光怪陆离,杂乱纷陈,常常让人有晕眩的感觉。

      我现在只请她学钢琴,买许多彩笔本册,请她涂画。

       说她涂得好看。

      故意带她云看无穷的色彩,明暗和线条。然后在她触手可及的地方摆满了许多彩笔本册,请她涂画。

      说她涂得好看。
 
      又故意带她去看无穷的色彩,明暗和线条。

      我想等她再大一点,就给她讲谢灵运,然后讲陶渊明,和她讲,在那最盛大的,最勃发的李唐还没有降临之

前,在像秋一样梳淡遥远的晋及南北朝,有一些非常有趣的人。

      给她将,会有人把自己的一部胡须捐给菩萨。

      这菩萨叫维摩诘菩萨。

      后来有一个,像她,也姓王,就取了这名字。

      然后这人就写出”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句子


这时就希望豆豆问我:

爸爸,爸爸,如果你和妈妈再给我生一个妹妹,是不是会给她取名叫王月照呢?

我就问她:

豆豆,豆豆,既然人不知,明月来照谁呢?


我就希望她并不回答我,

眼波流转,

只一笑。
====================================================================================================================================

摘自《写字的王一郎》公众号,2021年2月2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