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教育:小孩的真性情之二
(2010-04-07 17:42:45)
标签:
育儿小孩启蒙教育真性情学习需求走路身体平衡使用工具语言表达 |
家有小宝必知的常识(系列)
最近,自己一直在思考如何引导和培养小孩健康茁壮的成长问题。正苦于自己这方面知识不够的时候,因缘巧合听了一堂幼儿教育专家的讲座,受益良多。在次还是重点介绍下这位专家吧,他是福州长颈鹿幼儿园的创办者王志成先生,台湾人士。听完他的讲座后,感觉王先生确实在幼儿心理研究、行为引导、因材施教等方面很有造诣。
现根据自己听讲座时随心所欲的一些笔记来整理下相关的知识:
之二
第二篇: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一)
在前一篇《了解小孩的身心特质》一文中,曾经分析过小孩有很强的求知欲望。其实,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他的求知欲望不但不会衰减,还会不断增强,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想要了解的东西倾向不同,方式也不同。可以说人的一辈子都是在不断的吸收接受新的事物与知识,一辈子都在探索未知的世界。其中,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阶段,都会表现出各不相同的学习需求。家长应该多留心、多观察,密切关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特别是在孩子表现出学习的兴趣时,家长不但要很好的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还得时时加以引导。只有这样,小孩的学习需求得到很好的满足,他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才会始终保持旺盛,也就更容易培养小孩的学习良好习惯。
在王先生的讲座中,他就比较全面的分析了小孩0~3岁、3~4岁、4~5岁、5~6岁这几个阶段学习需求的特点和家长应该注意的事项。本文加以简单的整理并做稍微的自己的理解与分析。
0~3岁孩子的学习需求。在这阶段,小孩首先的学习需求就是学习走路。当然从一出生到学会走路,这需要一个过程,比如随着成长,小孩先学会翻身,然后学会坐,再学会爬,然后才会走。但翻身、坐、爬都是小孩在向这一阶段的最终目标——走迈进。之所以会有这些过程,表面上是孩子的成长需求,实际上也是小孩心理的成长过程,因为在孩子的潜意识当中,是不断努力向着走这一目标前进的。在这一过程中,家长要密切注意小孩的举动,特别是小孩一有表现出有一中动作的先兆时,家长就应该加以引导,让小孩能更快的进入角色,并要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进行辅导锻炼。这样会给小孩一个明显的信号,自己进步很快,也会增强孩子的信心。有专家分析,这样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和心智的更快成熟。也就是俗话说的小孩更聪明。特别是小孩学会走路以后,家长更要注意引导孩子双脚交替行走,这时,爬楼梯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手段。要注意的就是小孩双脚交替爬行。这很重要,小孩的协调性句是从这里开始培养的。
其次就是学习身体平衡的需求。小孩在学会走路后,也是家长更加担心与牵挂的时候,因为这时小孩还没有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所以经常会摔交甚至磕碰。这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家长大可不必太担心,这是每个小孩必须经历的过程。只是,家长在平时应该注意锻炼孩子蹲、跳、跑、碰、转弯等动作,并且要把这些动作做连贯熟练。这些动作就是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能力的。比如运动员和平常人相比,其平衡性就强很多,就是因为运动员有进行长时间系统的以上那些动作的锻炼。
再者,这一阶段,小孩也会表现出强烈的学习使用工具的欲望。小孩会不断尝试使用各种工具来达到自己的需求,这是家长就应该引导小孩正确使用工具。各种工具性质的玩具这时是很好的锻炼工具。,家长可以与小孩共同展开各种要使用这些工具性玩具的游戏。这也是小孩增强能力的有效方式。
这一阶段小孩最重要的学习需求,就是学习说话。小孩在成长过程中,不断尝试使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各种要求。而且这种愿望越来越强烈。这一过程,家长始终都要保持与孩子的有效沟通,即使在小孩还不会用语言表达的情况下,也必须进行沟通,这样会对小孩起来启蒙的作用。你注意观察就会发现,家长有经常性的与小孩沟通的话,小孩还不会讲话时都能听懂家长的意思,并会用肢体语言来回应,这很有趣的。家长保持让孩子有说话的意愿,还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在小孩已经会说话的情况下,家长尽量要克制自己,不要随意去猜测孩子话语的意思,自作主张替小孩说话。要知道小孩的思想意识和大人是有天壤之别的,往往小孩的意思会被大人误解,长久以往,小孩就会变得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意思了,也不爱说话了,因为在他的意识当中,每每自己的意思还没表达完就被大人打断了,既然这样就由大人去表达吧,自己就没有表达的必要了。因此,可以说没有不会表达意愿的小孩,有的只是自作聪明的家长。聪明的家长就会很民主的让小孩完整的自我表达,甚至引导小孩完整的自我表达。这也会很大的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因为他的意识当中,当自己运用语言工具表达自己的意愿时,得到的是更多的帮助和鼓励,能接收更多的新知识,因此,也越来越愿意运用语言工具。这样能很好的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不怯场的自信大方能力。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笔者的分析将告一段落。下一篇,笔者将继续第二篇《满足孩子的学习需求》的第二部分,分析孩子3~4岁时的学习需求。敬请关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