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下正是南方荔枝盛产季节,下班之后路过水果店,见有特惠价的新鲜荔枝,便买了两斤。边走边吃,清甜可口,在上海也能吃上这么廉价的新鲜荔枝,得益于保鲜技术和运输业的高度发展。看果形,这荔枝品种应该就是“妃子笑”,因本人大学学的就是果树专业,所以对荔枝的品种还是略有所知的。记得以前老师曾给我们介绍过这个荔枝品种的来历,是跟杨贵妃有关。又联想起前不久看的电视连续剧《杨贵妃秘史》,安禄山给杨贵妃送荔枝贺寿的情节历历在目,勾起了我对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浓厚兴趣。回到家里,便打开了电脑,百度一下“杨贵妃与荔枝”,没想到,关于杨贵妃吃的荔枝到底是哪里进贡来的,说法之多,很不一致,似乎是各有各的道理。

广东茂名之说:
有文说广东省有三位学者赴陕西考察,于蒲城县在被发掘出来的高力士墓考古现场,仔细研读了1222年前留下的墓志铭真迹(国宝级文物资料),并向考古专家请教,最后,专家们定论普遍赞同:“贵妃喜荔枝,缘起高力士”这一观点。据说,高墓中的资料,翔实披露了杨贵妃先前不知荔枝为何物,好在当红太监高力士力荐家乡有名果。而长锁深宫遍尝美食的北国美人贵妃,心血来潮欲尝尝鲜,颐指气使地向明皇撒娇,才促成了历史上第一回的南果北运!
还说清代著名诗人阮元颇有见解地写道:“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把此诗也视为力士首促荔枝北运的有力佐证。
重庆涪陵之说:
据此说法者引经据典,力说贵妃所吃荔枝来自涪陵。据说,在李肇《唐国史补》有记载:“杨妃生于西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热,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意是说,岭南荔枝虽然最鲜美,但是,路途遥远,飞骑不至长安,荔枝已经腐烂了。还有,在谢枋得《唐诗绝句注解》:“明皇天宝间,涪州贡荔枝,到长安,色香不变,贵妃乃喜。州县以邮传疾走称上意,人马僵毙,相望于道。”涪州者,今涪陵也,地在蜀境。岭南荔枝天下闻名,四川荔枝看来名气不大。准确地说:唐时有,宋时无,现在又有了。现在有,以眼见为证;宋时无,以陆游的质疑为凭;唐时有,以诗为证:A、张籍《成都曲》:“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B、白居易《种荔枝》:“红颗珍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当时,白居易在忠州(四川忠县)任刺史。在四川出产荔枝的地区中,涪州距长安最近,所以,“一骑红尘”就从涪州出发了。北宋大文学家、四川人苏东坡认为“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其《荔枝叹》中还有“永元荔枝来交州,天宝岁贡取之涪。”现划归重庆的涪陵在历史上确实盛产荔枝,《元和郡县志》、《太平寰宇记》、《图经本草》均有明确记载。
四川乐山说:
宋人宋景文《益部方物略记》认为贵妃所食的荔枝来自嘉州(今乐山)。《四库总目提要》说宋吴炯撰《五总志》“又一条称嘉州岁贡荔枝、红桑等物。”唐懿宗咸通年间,任嘉州刺史的薛能作《荔枝》诗云:“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岁杪监州曾见树,时新入座久闻名。”苏东坡诗云:“蜀中荔枝出嘉州,其余及眉半有不。”明代荔枝湾荔枝专贡蜀王,清代称为“官荔枝”。现荔枝湾尚存两株“官荔枝”,高达8米,树龄约400年,仍然可结少许荔枝.
广东南海说:
有人认为是海南,在《杨太真外传》一书里有载,说是南海,因为南海的荔枝比四川的好吃,杜甫的一首诗说道:“忆昔南海使,奔腾献荔枝,百马死山谷,到今耆旧悲。”从涪州到长安,尚且要七日夜的时间,从南海应该所需要的时间更长,那荔枝还咋吃?更有后人考证出“为杨贵妃送去鲜荔枝的快马奔跑于“西京路”,就是现在位于广州韶关乳源瑶族自治县境内的“西京古道”。据史料记载,汉武帝刘彻平定南越后,实现了“大一统”,为方便中原与岭南的沟通,特下诏令当地的地方官辟一条连接中原与岭南的“驿道”;另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把岭南的龙眼、荔枝御点为贡品,每年龙眼、荔枝上市后,当地须向朝庭进贡。“如果这个是真的话,那第一个开始这么糟蹋民力的是汉武帝,而且汉朝的邮驿事业远没有唐朝发达,汉武帝都这么去做,更说不过去了吧,估计死的人比唐朝的多多了,而且汉武帝就算吃到的肯定也是荔枝干吧。公元前214年,奏始皇统一岭南后建立南海郡,郡治设在番禹。说不定杜甫的那首诗是感叹汉朝的也未可知。驿马速传,犹今日“带冰”北送荔枝,故能保鲜矣。
关于杨贵妃所吃荔枝的来自何地,看来还有其它更多的说法,都很难分出孰是孰非。
看了很多探讨性文章,都是从长安与荔枝产地远近证实其产地,以及大量文献资料考证。认为长安与四川荔枝产地合江及涪陵最近,才可满足荔枝保鲜的问题,并引用白居易有文为证。白文言,“若离本枝,一日而色变,二是而香变,三日而味变,四日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其实,这些作者或许真没有走过川陕之间秦巴山地,北处山势险恶,让人发怵。李白在诗中曾写道,“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道出了位于秦岭北侧的关中地区,秦岭山路之艰难,在没有“高速公路”的唐代,尽管有快马驿站送递荔枝,估计由四川荔枝产地到长安大概需四五天。两广人都知道,荔枝的寿命仅三天,川荔送达长安也就成为一堆荔枝干了!
其实在南方,无论是在那里产的荔枝,如不采取特殊的保鲜方法,送到长安肯定成为一堆干荔枝了!如何将南方荔枝送到长安?史书及广东民间有多种荔枝保鲜的说法,比如说将荔枝连枝带叶装进竹桶,两侧用蜡封住,可保鲜多天。然后,再通过快马送达。这些方法可否保鲜?我们真不清楚,这需要进行科学实验,证实其结论。
因此,“杨贵妃荔枝产地”问题,并不是仅需字据考证的问题,需要科学进一步实验证实的问题,这更符合现代科学及学术的思路,不应成为一个所谓的文化人及文史学家争论的问题,应让科研人员给出答案。从多种历史文献资料证实,杨贵妃在长安食新鲜荔枝应是无须怀疑的史学结论,即唐朝确实解决了荔枝保鲜技术。如果唐朝却有荔枝保鲜的秘诀,那“杨贵妃荔枝产地”为岭南应是合理的。
从一些史料看,定都于北京的元明清三朝,京城皇室仍有食新鲜荔枝的文字记载,应当说,中国的唐朝就解决了荔枝保鲜方法,可能只是适合于小批量的处理,官家不悉代价而已。据文字记载,西汉初的南粤王朝也曾向长安的汉武帝献过荔枝。如果唐朝真未解决荔枝保鲜问题,或许杨贵妃吃荔枝就是一个虚构的故事了。
想想也可笑,有什么好争的呢?还是吃我的荔枝吧,放久了也就不好吃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