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乳糖不耐症
乳糖不耐症Lactose
intolerance是指人体不能分解并代谢乳糖(一种糖类,常见于牛奶及其他奶制品中),这是由于肠道内缺乏所需的乳糖酶,或者是由于乳糖酶的活性已减弱而造成的。据估计,全球约75%的成年人体内乳糖酶的活性有减弱的迹象。该症状发生的概率在北欧约5%,而在一些亚洲及非洲国家则超过90%。简单的说,乳糖不耐症就是缺乏乳糖酶或其活性不足所造成的状况,这种酶是用来消化乳糖的。此类病症在亚洲及非洲很常见。
乳糖不耐症主要有三种类型:
1.原发性乳糖不耐症:可由环境因素所致,例如在一个没有奶制品的环境下给小孩断奶。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亚洲与非洲国家,在那里产业化的市场化的乳制品行业尚未建立。
2.继发性乳糖不耐症:可由环境因素所致;或由特定肠胃疾病所致,包括罹患肠道寄生虫,在上述情况下,制造乳糖酶的功能将被永久性的破坏。肠胃炎是一种常见的致病原因,它会导致暂时性的乳糖不耐,尤其是在轮状病毒("rotavirus"一种致婴儿或新生畜胃肠炎的病毒)致病的情况下。若婴儿乳糖摄入过多也会导致暂时性的乳糖不耐。3.先天性乳糖酶不足:这是由于遗传功能紊乱造成的生产乳糖酶的官能失灵。这种与生俱来的病症可以在出生后不久确诊。

克服乳糖不耐症的几种方法
如何解决广大乳糖酶缺乏者在饮用牛奶及其奶制品方面的不适和苦恼,一直是营养学家和乳品行业致力解决的一个问题。以下几种方法可供参考:
采取科学方式喝牛奶。一次喝牛奶量过多。或空腹喝牛奶,都有可能诱发乳糖不耐症。所以,在喝牛奶之前,事先吃点食物,最好不要空腹喝牛奶;不要一次喝下大量牛奶,每次饮用量不宜超过100毫升,一份牛奶可以分几次饮用;每天增加一点饮用量,以逐渐适应。
配合谷物喝牛奶。一般来讲,乳糖不耐受者空腹喝奶会有较重症状,但混合膳食时,牛奶的乳糖浓度可能在特定环境中得到“稀释”。胃肠中的乳糜作用和机械运动的增加,可提高乳糖吸收率。如在喝牛奶前吃些饼干、面包会减少排气和不舒服感觉。
奶粉与麦片同吃。奶粉在加工中一般经高温和加压,又加入了蔗糖和其它添加剂如乳糖酶或乳酸菌等,乳糖得到部分分解和稀释,人体也就较容易吸收和利用了。而且冲调奶粉中乳糖的含量也易于控制,更加适合于乳糖不耐受者这些特定人群食用。
牛奶面点混合吃。如今流行的“牛奶面点”,是用牛奶和面,然后采用蒸、炸、烘等不同方式制成各种面食,如牛奶馒头、牛奶麻花、牛奶面包等,这些面点松软可口,营养丰富,正在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流行餐点,尤其是早餐的必配之品
少量多次喝牛奶。每一个乳糖不耐受者表现出的反应是不同的,有的人喝一杯牛奶(含12克左右乳糖)就肚胀、腹泻;有的人喝了半杯牛奶就有反应。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对牛奶还可以耐受。所以,如果一杯牛奶分成两次喝,或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可以化解或完全不发生任何症状。
尝试喝酸奶。酸奶是加入一定乳酸菌经发酵后生成的,发酵过程使得原奶中的20%~30%的乳糖分解成酸奶,蛋白质和脂肪也分解成为小的组分,使其更易消化吸收,所以对饮用牛奶后常有腹胀肠鸣、甚至腹泻者的乳糖不耐受的人群最为适宜。这样,我国部分人群的乳糖不适应症便可以迎刃而解。最有说服力的例子是,同为黄皮肤的日本人,也是通过推广发酵奶克服了部分人群乳糖酶缺乏和乳糖不适应症,在增强民众体质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功。
先吃一片乳糖酶再喝牛奶。发生乳糖不耐受是因为机体缺少乳糖酶,如在喝牛奶之前,先吃一片乳糖酶,就会预防不舒服症状发生,因为外援性乳糖酶也可以提高乳糖消化和吸收。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