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代白领没有“通勤车”坐是一种遗憾

(2013-09-05 20:26:42)
标签:

杂谈

    继青岛市推出国内首条定制公交线路后,北京、西安等城市均宣布将推出相关线路。一人一座、一站直达、车载电视广播、车载WIFI……这一系列特点在给定制公交贴上“高端上档次”标签的同时,也让其饱受“公交资源少数人独享”的质疑,定制公交这一新生事物未来如何发展引人关注。(9月5日 新华网)

    公交车开始走“高端路线”,定制公交车看上去十分新鲜,但其实简单地讲,这东西就是“班车”。曾经一度,班车是国人一种十分主要的交通方式,而如今“通勤车”的概念已经离我们远去。一方面原因是,随着单位体制的消解,国人的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通勤车”也失去了经济上的支撑。另一方面,是汽车市场的崛起,随着汽车越来越便宜,更多人可以通过购买私家车解决上下班的问题。

    人们上下班这一最基本的出行需求开始被分流,一部分有经济实力的人选择了购买私家车,另一部分经济实力较差的则只能选择公交车。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情况再次发生了变化,大量私家车涌入城市交通,造成了城市交通运作压力的加大,同时也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公交系统也一直都是不堪重负,公交服务质量长久以来无法得到切实提升。可以说,大家都不好过。

    当所谓“定制公交”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事实上也是再给人们提了个醒。每人们谈及解决道路拥堵,必提公共交通。但事实上人们口中的公共交通,非常狭义,就是指公交地铁。然而,人们在出行需求上也存在“夹心层”,这些人买车经济压力大,也是对道路等交通资源的浪费。所以,我们需要更加立体化的交通体系,其中就包括完善的班车和校车系统。

    这些立体化的交通方式事实上并不挤占公共资源,相反是让公共资源的利用更加合理。因为这些出行需求本身就不应该由公共资源来过多承担。当人们的上下班的出行需求无法被很好的满足而选择坐公交车,反倒增加了公共交通的压力,这才是挤占公共资源。

    “定制公交”之所以被质疑为挤占公共资源,是因为在这些城市大多是由公交公司进行操作。而事实上,公交公司的操作存在很大的身份尴尬。若要盈利,公交公司大多享有政府补贴,拿着补贴追求盈利缺乏正当性。若为了公益,公交车辆资源本身就很紧张,尤其是上下班的高峰时段,看上去也不那么公益。

    所以,这一交通服务的供应根本不该由公交公司来完成。既然我们的社会形态,已经从单位体制进入到市场体制,“班车”的供应问题就该交由市场去解决。当然,这种“定制公交”模式的推广需要政策性的扶植,但这种扶植不是直接动用公交公司的力量去操作,而是给商业化操作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包括简化运营手续,及时规划上下通勤点的设置等。■刘兴伟评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