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可作为压缩三公经费的标杆
(2011-07-20 09:36:37)
标签:
清水衙门接待费经费中科院杂谈 |
分类: 不墨迹能死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粮食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及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昨天公布“三公经费”账单。值得注意的是,住建部在公务接待费方面,去年决算和今年预算分别仅为26.07万元和13.95万元。(7月19日《京华时报》)
在已公布“三公经费”的各部门中,去年接待费最高的是中国科学院,达9995.5万元,其次为农业部,达3655.68万元,最低的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仅为5.84万元。住建部的账单数字不是最低的,也不是最详细的,但却足够吸引眼球。
因为,住建部公布的数字与民众的想象可谓大相径庭。在公众印象中,住建部也算是一个很“肥缺”的部门,而相对来讲中科院倒更像是个“清水衙门”。这从每年的土地财政和教育科研投入就能想象出其中的差别。可即便是按照26.07万元的决算数字来看,和中科院也显然不是一个数量级别的,难怪不少媒体都用“节约”来形容住建部,更难怪有网友问是不是点错了小数点。
很多人原本以为连“清水衙门”的公务接待开支也得上亿,如果没有这一多一少的对比,公众本是只等着一个接一个的天文数字出台就可以了。但可真是一公示就有惊喜,“清水衙门”在三公经费上肥得流油,“肥缺”部门对比起来倒如此节俭。这样一对比,那些动辄上亿的账单,面对公众到底是怎么“抬得起头,拿得出手”呢?
也有人说,住建部位高权重,少不了有人巴结,基本上都是“被接待”,很少有机会去“接待”别人,可国家发改委、审计署、中科院、教育部等部门似乎也不比住建部差哪去,他们又是怎么做到的每年吃个成百上千万呢?
这样悬殊的比例让笔者想起了自己读大学的时候,父母每次汇生活费时都要说两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的事例做教育标本,而自己通常都是在口头上应付着:大家都花这么多。在心里却想着:我哪能过跟他们一样的生活?估计那些公务接待居高不下的部门也无外乎是这样的想法,花得跟住建部一样少,甚至更少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愿意去过节俭的生活。
如今,住建部在目前的“三公经费”公开中,俨然成为了那个用来教育别人的“好孩子”,而那些大手大脚花钱的部门自然就成了公众眼中的“坏孩子”。中国有句老话叫做“见贤思齐”,把开销都摆在桌面上,对那些高消费的部门来讲显然是个不小的压力。若是各个部门根本不知道有这样的标杆存在,目前的数字还情有可原,但对照这样的标杆,明年若还是大手大脚恐怕就有些说不过去了,或许,这也正是公开“三公经费”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