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自行车”能否助推公车改革
(2011-06-20 14:47:27)
标签:
杂谈 |
日前,山东省公共机构节能办公室向24家省直单位免费发放100辆公务自行车,试点推行3公里范围内外出办公使用公务自行车出行。按照规定,公务自行车发生损坏或丢失,由所在单位负责维修或赔偿,相关费用由使用单位承担,禁止公车私用。(6月19日 《新京报》)
或许,我们会下意识地将其视作山东省在公车改革上的一项新举措。但是按照当地的初衷,所谓的“公务自行车”似乎只是一项节能政策,就跟倡导办公时多用再生纸张一样。
这其实挺令人失望的。因为,民众的期待仍然更多地集中在公车改革的进展上,以至于不少网友都是从一项改革新举措的角度来评价“公务自行车”的。这并不难理解,如今公车改革正面对巨大的舆论压力,公车管理上也依然存在着诸多的不合理,因此,“公务自行车”的推出,在民众眼中很难成为公车改革进程的序幕。
既然如此,何不干脆将“公务自行车”作为公车改革的一部分,让它对公车改革产生促进作用呢?公车改革并不一定非得要一步到位,我们也应该宽容那些积极的尝试,如果官员们确实能在三公里的公务中真正能够使用“公务自行车”,必然将减小公车改革的阻力,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从目前针对“公务自行车”的规定来看,其所提倡的使用“公务自行车”的要求,并不具有强制性,若因此就将其视为一项改革政策,这样的规定就显得太弱了。即便单纯作为节能政策,也总得保证“公务自行车”确实能有人骑,才能起到节能减排的作用。而如果新推出的所谓的“公务自行车”被束之高阁了,那非但不能节能,反倒是一种浪费,也会给公车改革又新添了一份堵。
所以,对“公务自行车”的规定不妨再强硬一点儿。例如明确规定三公里范围内只允许使用“公务自行车”出行,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使用汽车,也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监管。这样,就有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公务汽车的管理成本,使更严格的公车管理制度成为可能。
同时,如若公车使用都有着严格的内部监管,公车私用都是违法违规的事,那么,公务员们在使用汽车的时候,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即使他们再想公车私用,也会有所忌惮。
可能“公务自行车”的试点在公车改革中并算不上什么举措,也会有不少争议和批评,但只要真正拿出改革的进取心,拿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任何小的尝试都有可能推动公车改革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