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称号不能甘心当官员的漂亮外衣
(2011-05-26 21:12:2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不墨迹能死 |
5月25日,中国工程院发布了2011年度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其中,中石化董事长傅成玉、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等央企高管和政府高官在列。工程管理学部44名候选人中,近半来自央企和政府部门。(5月26日《京华时报》)
对此,工程院人员称并不能否认高官以前从事过科学技术工作,且目前不少企业老总仍在承担部分科研工作,掌握前沿的工程技术,故不能因职务身份就将这些人拒之门外。高官以前从事过的工作多了,从事过科学技术工作的就给院士?
没错,央企老总是掌握前沿工程技术,但掌握技术和贡献技术有本质区别,比这更实在的恐怕是,高官们掌握着不少科研资源。于是科研机构或高校,就纷纷也开始对官员抛橄榄枝或者献媚了。
前不久,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特刊封面上,把官员都放在了突出位置,而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文化名人都只能蜷缩其下。很多人对这幅封面表示很难理解。看看高官们占了工程院院士的半壁江山,估计也该理解了——道理很简单,当科学家的想当领导不容易,当领导的想当科学家却很简单。
现实如此,领导们不但当上了科学家,甚至还能享受学术界给予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称号,足可见,“院士”称号已经斯文扫地到了什么程度。如此情景也从另一个侧面回答了为啥中国难以出大师,少有顶尖的科研成果了。从1666年,法国皇家科学院的著名科学家首次被称为院士,到英国皇家学会、普鲁士皇家科学院、彼得堡皇家科学院,这些国家的院士无不著作等身,有着伟大的科研成果,而我们的院士却是只要官衔足够大就能当上。
从此,钱学森之问有了个新答案——出不了大师,是因为当大官显然比当大师更吃香。前几天最新的亚洲大学排名出路,北大、清华分别列位第13和第16位,有网友调侃说“有能耐咱比比校长的行政级别”,看来中国工程院真是打算照这方面发展,跟别的国家的院士不用比诺贝尔奖,也不用比科技成果,以后就比谁的院士官大。
其实,出现这种情况并不奇怪,就像“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的道理,对于官员来讲有个学术称号就如同穿了一件光鲜亮丽的外衣,漂亮衣服谁不喜欢穿?但院士称号甘心给官员当学术外衣,工程院甘心做高官俱乐部也就罢了,还要公布出来恶心一下民众这就是它不对了。院士是学术界至高的荣誉,应该要时刻保持一个基于底线:代表着中国学术界基本的骨气与尊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