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整合优秀课评比活动中参评教师答辩的问题与标准答案

(2010-03-16 16:58:0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技术

教学设计方案的一致性,不要孤立地进行各个环节的设计;二是教学活动是教学策略的具体体现,活动的形式和内容都要与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保持一致,不能出现张冠李戴的现象。⑥体现教学设计的创造性。教学设计是创造性的活动,在注重教学设计的规范化的同时充分发挥创造性,在教学设计过程应该坚持灵活运用的模式,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选择合适的设计过程作为教学设计的参考。

12.简要说明教学媒体的概念、特性和分类。

答:①教学资源是指能够支持教学活动的各种人力和物质条件。其范围宽泛,包括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我们把非人力资源中(非人力资源包括教学材料与教学环境两大类)的教学材料属下的教育信息资源中包括的网上资源、电子出版物等;把教学材料属下的教育教学软件中包括的幻灯投影教材、音像教材、多媒体课件、学科专题网站等称为信息化教学资源,实质上它是狭义的教学资源。②教学媒体的概念:媒体是指承载、加工和传递信息的介质或工具,当某一媒体被用于教学目的时,则被称为教学媒体。③教学媒体的特性:教学媒体除了具备一般媒体的共同特性之外,还有自己独有的个别特性。A表现性:也称为表现力,指教学媒体表现事物的空间、时间和运动特征的能力。空间特征,指事物的形状、大小、距离、方位等;时间特征,指事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持续时间、出现频率、节奏快慢等;运动特征,指事物的运动形式、空间位移、形状变换等。B重现性:也称为重现力,指教学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把储存的信息内容重新再现的能力。C接触型:又称为接触面,指教学媒体把信息同时传递到学生的范围的大小。D参与性:指教学媒体在发挥作用时学生参与活动的机会。模型、录音、录像、计算机等媒体给学生提供自己动手操作的可能,是学生能随时中断使用而进行提问、思考、讨论等其他学习活动,行为参与的机会较多;电影、电视、无线广播、多媒体计算机等媒体有较强的感染力,刺激学生的情绪反应较为强烈,容易诱发学生在感情上的参与。受控型:指教学媒体接受使用者操纵的难易程度。④教学媒体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基准,教学媒体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依据作用于人的感官的不同,教学媒体可以分为非投影视觉媒体、投影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和综合媒体等5类。非投影媒体又称为传统教学媒体,包括印刷材料、图画、图示材料、模型和实物等。投影视觉媒体包括幻灯机、投影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听觉媒体包括录音机、收音机、电唱机、激光唱机(CD机)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视听觉媒体包括电影放映机、电视机、录音机、影碟机(DVD、VCD)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综合媒体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和计算机网络等,以及相应的教学软件。

13.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教学过程是复杂的、动态的,随着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的不同,教学媒体所起的作用也会有所不同。对于同一种媒体而言,由于使用方式的不同,对所要实现的教学目标产生的作用也可能会不同。更何况每一种教学媒体的特性都不尽相同,各种媒体都有自己的优缺点,适应任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或教学策略的最优“教学策略”是并不存在的。当然,对于某些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说,还是存在某种媒体,能使教学效果明显优于其他媒体。我们将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概括如下:(1)提供事实,建立经验;(2)创设情境,引发动机;(3)举例验证,建立概念;(4)提供示范,正确操作;(5)显示过程,形成表象;(6)演绎原理,启发思维;(7)设难置疑,引起思辨;(8)展示事例,开阔视野;(9)欣赏审美,陶冶情操;(10)归纳总结,复习巩固;(11)其他(包括突出、强化教学重点,突破、化解教学难点)。在上述教学媒体作用的表述中,均采用了并列的句型:前半句表示媒体的使用目标,后半句表示媒体在教学中能起到的作用。

14.说明教学媒体运用的方式与运用的最佳时机。

答:信息媒体运用的方式:(1)设疑—演示—讲解;(2)设疑—演示—讨论;(3)讲解—演示—概括;(4)讲解—演示—举例(或学生讨论);(5)演示—提问—讲解;(6)演示—讨论—总结;(7)边演示、边讲解;(8)边演示、边议论;(9)学习者自己操作媒体进行学习;(10)自定义。

教学媒体运用的最佳时机为:(1)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有意注意向无意注意相互转化时;(2)学生的心理状态由抑制向兴奋转化时;(3)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平静向活跃转化时;(4)学生的心理状态由兴奋向理性转化时;(5)学生的心理状态进入“最近发展区”,树立更高的学习目标时;(6)鼓励与激励学生的未知欲望时;(7)鼓励学生克服畏难心理、增强信心时;(8)满足学生表现成功的欲望时。

15.运用教学媒体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答:随着教育技术普遍受到重视及其在教学中被广泛应用,教学媒体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广大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新技术、新媒体。但如果运用不当,只是流于形式,不仅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也给广大教师增加很多负担。要科学地运用这一技术,应该在教学实践中注意以下问题:(1)明确教学媒体使用的目的:运用教学媒体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的问题,并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而选择和运用媒体,不能为了用而用;(2)立足于正确的媒体观:在选择、运用媒体时,要以实现教学目标为第一需要;(3)注重教学媒体运用的规范性;(4)体现教学媒体运用的创造性。

16.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是什么?原则是什么?

答:选择教学媒体的理论基础是戴尔的“经验之塔”。选择的依据是:(1)依据教学目标。每个知识点都有具体的教学目标,为达到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使用不同的媒体去传递教学信息。(2)依据教学内容。各门学科的性质不同,使用的教学媒体会有所区别;同一学科内各章节内容不同,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有不同要求。(3)依据教学对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接受能力不一样,选用教学媒体时必须顾及他们的年龄特征。(4)依据教学条件。教学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具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

选择教学媒体的原则是:(1)最优决策原则。美国转播学家施拉姆提出的决定媒体选择几率的公式,是选择媒体的最优决策依据,为:选择媒体几率=媒体功效÷需付出的代价(2)有效信息原则。从戴尔的“经验之塔”可以看出,各种教学媒体所提供的学习经验层次是不同的:有的属于具体的经验,有的属于替代的经验、间接的经验,有的则属于抽象的经验。因而,不同的教学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教学媒体来体现。或者说,不同的教学媒体适合表现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的认知结构是逐步形成的,它不但与年龄有关,更与他们的知识、经验、思维的发展程度有关。因此,只有当选择的教学媒体所反映的信息与学生的认知结构以及教学内容有一定的重叠时,教学媒体才能有效发挥作用。(3)优化组合原则。各种教学媒体都有各自的优点,也有各自的局限性,没有一种可以适合所有教学情况的“超级媒体”。各种教学媒体的有机组合将会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取得整体优化的教学效果。但是,媒体的组合要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为出发点,而不只是形式上的相加。

17.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有哪些?方法是什么?

答:选择教学媒体的程序主要分三个步骤:(1)在确定教学目标和知识点的基础上,首先确定媒体使用目标;(2)选择媒体的类型;(3)选择媒体的内容。媒体的内容是指把教学信息转化为学习者的感官产生有效刺激的符号。选择媒体内容可以通过选编、修改、新制三种途径进行。

选择教学媒体的方法是:(1)教学媒体类型的选择按照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进行选择。(2)教学媒体内容的选择是在确定媒体类型基础上查阅媒体资料,看是否有相关内容的媒体。

18.教学设计的成果有哪些?

答:教学设计时运用已知的教学规律去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其成果获产物是经过验证的、能实现预期功能的教学系统。教学设计可分为宏观层次和微观层次,不同层次的教学设计成果表现不同。宏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大型、复杂的教学系统,如个别化学习系统及一个学校或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课程开发等,其教学设计成果可以是学习系统、网络课程、课程及教材、教学资源、题库系统、评价系统等。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主要面向具体课程内某个单元、某堂课的设计,其教学设计成果大多是面向课堂教学、单元教学设计方案、媒体教学材料、学习资源、活动模板等。由于教学设计的成果较多地体现在微观层面的课堂教学方案和媒体教学材料之中,而且只有课堂教学方案和媒体教学材料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地在教学中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效果,在当前的课堂教学设计中,这两者已经成为教学设计成果不可或缺的内容。因此,评价是对包含着两部分内容的教学设计成果进行评价。

19.教学设计成果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答:A完整性和规范性:一个完成的课堂教学设计成果至少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一份媒体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一份规范的教学设计方案必须体现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所有必需的环节应明确写出,而且要前后一致,是一个整体解决方案,而不是各个要素的简单堆砌。①教学目标阐述:确定教学目标要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不仅反映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纬度的目标,而且能体现不同学习者之间的差异;目标的阐述清晰、具体、不空洞,不仅符合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而且便于教学中进行形成性评价。②学习者特征分析:从认知特征、起点水平和情感态度准备情况以及信息技术等方面详细、明确地列出学习者的特征。③教学策略选择与活动设计:多种教学策略综合运用,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教学策略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能够成功实现教学目标;活动设计和策略一致,符合学习者的特征,教学活动做到形式和内容统一,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恰当使用信息技术;活动要求表述清楚。④教学资源和工具设计:符合多种媒体的优势,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资源能促进教和学,发挥必需的作用。⑤教学过程设计:教学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结构合理;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重视新知识的运用;教学时间分配合理,重点突出,突破难点;有层次性,能够体现学生的发展过程。⑥教学评价和反馈设计:有明确的评价内容和标准;有合理的习题练习,练习的内容、次数比较合理,有层次性,既能落实双基的要求,又注重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注重形成性评价,提供评价工具;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提供及时的反馈,而且以正向反馈为主;根据不同的评价信息,明确提出矫正教学行为的方法。⑦总结和帮助: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和困难有所估计,并提出可行的帮助和支持;有完整的课后小结;总结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学习的主题、重点关注潜能的需求。一份完整的米提素材清单及多媒体资源只应提供教学涉及的各类媒体素材清单,如投影、幻灯、挂图、模型、计算机软件等。

B可实施性:评价一个教学设计成果的优劣,还应从时间、环境、师生条件等方面来考虑其是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①时间因素:运用此成果于教学时,所需时间多少,包括教师的教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时间等。教师的教学时间应包含学生完成教师布置作业的时间、教学占用学生的课外时间量等。②环境因素:对教学环境和技术的要求不高,可复制性较强。③教师因素:方案简单,可实施,体现教师的教学风格、特点及其预备技能。④学生因素:针对学生的情况,对学生的预备知识、技能及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要求比较合理。

C创新性: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法上有创新,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培养;体现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的有效应用。

D媒体资源的支持:我国教育技术界曾对音像教材提出了编制原则,这些原则不仅适用于传统的教学材料的评价,同时也是现在各类多媒体教学资源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①教育性:能用来向学生传递规定的教学内容,为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服务。②科学性:正确地反映了学科的基础知识或先进水平。③技术性:传递的教学信息达到了一定的技术质量。④艺术性: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⑤经济性:以较小的代价获得了较大的效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