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整合优秀课评比活动中参评教师答辩的问题与标准答案

(2010-03-16 16:55:43)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技术

1.按照教育技术和新课程标准,学生(教师)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答:按照教育技术与新课程标准,教学改革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涉及教学理念、课程体系、课程标准和教材等改革,那么教学方式又需做哪些改革呢?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口授、板书、演示”为主要特征,传统的学习方式以“耳听、手记、做题”为主要特征。随着教育技术和新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学方式向以“启发、诱导、点拨”为特征的启迪诱导方式转变,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主宰,不再仅仅是知识的灌输着,而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支持学生自主学习,是进行自主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的学习方式则向以“自主、协作(合作)、研究”为特征的主动建构方式转变,学生不再是外部刺激的接收器、知识的存储器,而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学习过程的主人。

2.什么是教学设计?(说说你对教学设计的认识)

答:教学设计是为教师在教学理论、学习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架设的一座桥梁,是把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转换为教学实践的一门桥梁学科。具体地说,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教学理论与学习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堆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的分析、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的选择、教学活动的组织以及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可见,要掌握教学设计应从二个方面去把握:运用系统方法,即从学习需求出发,系统地全面地观察分析教学过程的每个环节,而不是孤立地去处理教学中的各个具体问题;要以教学理论、学理论为指导,要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

3.概括说明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的环节、特点。

答:“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其设计主要包括:①教学目标分析——确定教学的内容及知识点顺序;②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起点,以便因材施教;③教学策略的选择与活动设计;④学习情境设计;⑤教学媒体选择与教学资源设计;⑥教学过程中作形成性评价并根据评价反馈对内容与策略进行调整。在环节③中已涵盖建构主义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等策略设计;在环节④和在环节⑤重则包括了情境创设和资源提供的要求。

4.简单说明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的特点。

答:建构主义环境下的教学设计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设计一般包括:①情境创设—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意义的情境;②信息资源提供—提供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信息资源(教学资源),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建构;③自主学习策略设计—自主学习策略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内在因素,其作用是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达到自主建构的目标;④组织协作学习——通过协作交流、思想碰撞、取长补短,深化学生的意义建构;⑤组织与指导自主发现、自主探究——在建构知识意义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发现式学习与研究性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5.怎样分析教学目标?

答:分析教学目标是为了确定学生学习的内容与主题,即与基本概念、方法或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对教学活动展开后需要达到的目标作出整体描述,包括学生通过一节课的学习将具备哪些知识和能力、会完成那些创新学习及取得哪些潜在的结果、增强哪方面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在分析教学目标时,要抓住四方面:①阐明学习行为的主体;②要用行为动词和动宾结构短语表述教学目标;③要说明达到该目标的条件;④对于和目标相关的行为状况要有一定的判别标准。而编写教学目标式注意:①定位对象;②明确具体;③有层次性。

6.简述教学设计方案中的八个环节。

答:包括八项内容,依次为:一、概述(教学内容分析),二、教学目标分析,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学情分析),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五、教学资源(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六、教学过程,七、教学评价,八、帮助和总结。

7.怎样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情分析)?

答:要说明学生(学习者)在实现三维教学目标时学习者(学生)所作的学习准备,即学习的起点;还要结合特定的教学情境,说明学生的学习特点、风格。另一方面,要说明教师是以什么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分析的,例如是通过日常观察、了解,还是通过问卷、测验等。说明要关注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主要包括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即知识结构中是否有便于新知学习和吸收的旧知);非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包括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等。

8.怎样进行教学策略的选择与设计?

答:教学过程中运用的教学策略多种多样,与获得认知学习结果有关的方法策略有:讲授法、启发式方法、先行组织者策略、演示法、谈话法、讨论法、操练法、实验法……与获得动作技能有关的方法策略有:示范—模仿法、操练—反馈法……与情感态度有关的方法策略有:直接强化法、间接强化法……与建构主义有关的方法策略有:支架式、抛锚式、随机通达式、问题解决式、研究式、协作式(协作式又可进一步细分为讨论式、辩论式、竞争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不同的策略)……先行组织者策略是奥苏贝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奥苏贝尔认为,能促进有意义学习的发生和保持的最有效的策略,是利用适当的引导性材料对当前所学新内容加以引导。这类引导性材料便于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能对新学习内容起固定、吸收作用。这种引导性材料就被称为“先行组织者”。实际上就是上面所述学习者认知结构变量中的第一个变量“可利用性”,即学习者的原有认知结构中存在可利用来对新观念(即新概念、新命题、新知识)起固定、吸收作用的观念。根据原有观念和新观念之间的三类关系,先行组织者又上位组织者、下位组织者、并列组织者三类。   

每一种方法策略都有各自的特点与适用场合,应当根据当前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进行选择。而且为了实现某种教学目标的要求,往往不是靠单一的方法策略所能完成的,而是要通过多种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例如,一节理化课在开始阶段往往用先行组织者策略,接着运用演示软件突破重点难点,然后用操练法巩固当前所学知识,最后通过小组或全班讨论深化对当前所学知识的理解)。通常人们把“多种策略的组合运用”称为教学模式,可见,教学模式属于方法策略的范畴但又不等同于一般的方法策略,一般的方法策略是指单一的方法、单一的策略,教学模式则是指两种以上方法策略的组合运用。

9.什么是学习(教学)情境?

答:学习(教学)情境是泛指一切作用于学习(教学)主体,并能引起学生产生一定情感反应的客观环境。在教学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要尽可能创设真实、完整的教学情境。依据不同标准,学习(教学)情境有不同的分类:①依据情景呈现的内容来分,有故事情境、问题情境、资源情境等,②依据情境的真实性来分,又真实情境、虚拟真实情境、虚拟现实情境等,③依据情境所支持的学习来分,有自主探究情境、合作学习情境等。创设都要与学习主题密切相关。

10.简单说明创设学习(教学)情境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①不同学科对情境创设的要求不同,情境设计要注意学科的特点。有的学科内容具有严谨结构(如数学、物理、化学等),这就要求创设有丰富资源的学习情境,其中应包含许多不同情境的实例和有关资料,以便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主动发现、主动探索;有的学科内容不具有严谨结构(如语文、外语等),这时应创设接近真实情境的学习(教学)情境,在该环境下应能仿真实际情况,从而激发学习者参与交互式学习的积极性,在交互过程中完成对问题的理解、知识的应用和意义的建构。②把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与情境创设的关系。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需要不同的表现手段与表现方式,需要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情境对于不同目标的内容教学效果是不一样的。在创设情境时,要把握好情境与这两者的关系,如提供学习资源的学习(教学)情境适用于知识的学习,渲染气氛的情境适用于角色扮演,仿真学习情境适用于体验方式的问题解决教学等。③学习(教学)情境的创设要符合学习者的特征。学习是个性化的行为,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学习者原有的知识、技能,考虑到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态度,考虑到学习者年龄和生理发展特征,要能促进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④学习(教学)情境是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的外部条件,是“外因”。无论是哪一种学习(教学)情境,都要为促进学习者自主学习、最终完成意义建构服务。⑤学习任务与真实学习(教学)情境必须相融合,不能处于分离或勉强合成的状态,学习(教学)情境要能够以自然的方式展现学习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⑥不能滥用媒体情境。信息技术对创设情境有潜在优势,但应该注意不能以媒体情境代替全部真实情境。

11.说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答:教学设计如果运用不当,不仅不能发挥作用,也给教师增加负担。科学地运用这一技术,应该注意以下问题。①明确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教学设计的出发点是为了促进教学,因此教师要深入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教学问题的解决而开展设计活动,不能为了设计而设计,为了编写教学设计方案而设计。②立足于正确的教学设计观。在教学设计中,一方面,要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要强调方法等应用,从方法论范畴来思考教学设计,而不是以媒体观为指导,围绕教学资源展开教学设计活动。③注重教学设计的规范性。教学设计要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的作用,使之发挥整体效应。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都会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不能忽视每一个环节的设计,要认真对待每一个环节,使之能够真正为解决教学问题服务。并且,在编写教学设计方案时也要注意描述的规范性,不能似是而非,甚至产生错误。④重视教学设计的情境性。教学设计实践面向具体的教学问题,因此教学设计必然会受到教师的教学风格、学生特征(尤其是非一般性特征)、具体的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这就要求设计时必须对具体的教学内容、环境、学生具有较强的解释力,不能采用宽泛、空洞的设计方法和描述方式。⑤强调教学设计的一致性。教学设计的一致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设计各环节应该相互依存、紧密联系,因此要注意整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