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15/orignal/643d7b11g971fcb9a422e&690
灰蒙蒙的一个午后,独自一人漫步于西子湖畔,不觉已是夕阳西下,抬眼望去山连暮霭,重建后的雷峰塔孤独地矗立在南屏山上。来往游客甚多,人们徜徉留连其上,感喟的不再是鲁迅当初的相关文字寓意,津津乐道的更多是那些凄婉却美丽的传说,那些浮略的表面东西,或者就是再听导游说解关于塔基下地宫发掘文物的过程了。想来也是,西湖十景哪一处不是寄托了人们无限的情思,被赋予过无数绮丽的传奇呢?在美丽的湖光山色间,成百上千年来人们不都是这样,在真真假假的传说、幻想与现实的交织中度过的吗?
因着带了相机,便于此多停顿了一会儿。在那一时刻,其实自己是来不及思考的,因为曾经的故事,都只是西子湖上的夕阳,仍每日落下,又快速地在黎明升起,历史却伏在思维的背后,露出了诡秘的笑容。夜色中的雷峰塔,珠光宝气,通体发亮,据说内部用电梯上下,我实在没有进去一观的欲念。
八、九年前,围绕雷峰塔的重建引来众多议论,八、九年后类似的争议还在不断的继续。我固然相信在“民康物阜”的当今再造个阿房宫或者圆明园出来也绝对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然而,在老祖宗留下的深远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正以迅疾的速度从我们的国度里消失的时候,人造甚至伪造文物的建设却忙得如火如荼,则活该应了鲁迅先生的一句骂:“畅快不过是无聊的自欺。”
在我走过的城市和小镇里,历史泛黄的遗存正在不断地被打上光怪陆离的粉底,文化学者朱大可说过,“文物遗落的灰烬,比石头更沉重。”雕栏画柱的公共悲剧,还能让我们触摸到历史柔韧的内心吗?当那些拥趸“复建”几至恨不能“一夜江山如旧”的功利粉丝们,日渐用那移山填海般大无畏的精神给历史做一件件漂亮的“衣裳”时,历史的灵魂却无情地离我们越来越远了。我不知道,这是在拯救历史,还是在毁灭记忆;但我所知道的是,在历史面前,还是多一份谦卑和敬畏,少一点轻薄和无知来得好。
http://s5/orignal/643d7b11g971fcb9ced34&690
上图2
http://s3/orignal/643d7b11g971fcbc563c2&690
上图3
http://s15/orignal/643d7b11g75832df72a7e&690
上图4
http://s15/orignal/643d7b11g971fcc32c50e&690
上图5
http://s14/orignal/643d7b11g75832e07eebd&690
上图6
http://s3/orignal/643d7b11g971fcc55bf02&690
上图7
http://s1/orignal/643d7b11g971fcc44c630&690
上图8
http://s15/orignal/643d7b11g971fcb41672e&690
上图9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