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好先生的祭月观

(2007-09-28 11:03:00)
标签:

杂谈

  中秋节前两天,广东中山一群“国学爱好者”举行了祭月活动,汉服、拜兴、祝文、饮宴……一切如式。看过报道,真是别有意趣。
  这事情好,还是不好。我愿作好好先生,说这事情挺好。
  “国学爱好者”中秋之前要祭月,那是他们自己的事,不是政府在祭月,有何不可?祭月地点在中山市的一家酒楼门前,公共场合,这没什么不妥。祭月是否非法集会,扰乱治安,由公安管;是否乱占马路,由城管管;是否有伤公众感情,大概也自有壮士站出来。而现在,这些都未曾发生,可以认为这种公共场合的行为属于个人自由范围内的事情。
  祭月不找僻静角落去祭,而要选择酒楼门口,不免有些“意图”。那有什么呢,他们想弘扬传统文化,自己演一遍给大家看。你愿不愿意弘扬,愿不愿意效仿,还是你自己的事,他们没替你作主。想看就看,想不看就走;你看着美,舒服了自己的眼睛;你看了觉得不美,出丑的也不是你。总之,有人祭月,是完全可以随他们去的。
  一个人或者一群人,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喜好,他们的喜好如果是你的喜好,你不妨去结交同道,如果不是你的喜好,你应该宽容。事情就是这样简单。某种程度上,有“国学爱好者”或者别的任何一种爱好者,正是社会宽松的一个表现。你说“国学爱好者”巴不得大家都跟他们一样,那么又有哪一种爱好者不是特别希望别人与自己有同样的爱好呢,吹笛子的巴不得大家都吹笛子,集邮票的希望大家都集邮票,很正常的,只要不绑着你也去祭月,没关系。“国学爱好者”还希望政府重视传统文化,呼吁北京奥运会以汉服为礼服,这也正常,心愿嘛,总是可以的。
  如果有人不许“国学爱好者”祭月,不许他们希望大家都爱国学,不许他们希望政府重视,甚至干脆不许他们爱好“国学”,那才是要不得的。文明社会,我们都要做接受差异的人,而不要习惯于朝蛮横的路子上想。例如,爱国学的,不能认为不爱国学的都是背叛祖宗,不爱国学的,也不要认为爱国学的绊了自己的脚,大家原本可以相安无事的。
  反躬自问,我是不祭月的,中秋时也就望望夜空找月亮,思念一下亲朋好友,除了吃月饼,没有什么仪式;国学,我一直是弄不懂的,尽管也读了一些儒籍和诸子。礼法呢,我知道一点点,但践履的大抵只是一点点乡风民俗,而且并不完全。鉴于“礼不下庶人”,以及现在不是“礼失求诸野”的时代,其实差不多就是“非礼”,所以就算这一点点,其实也应归于“非礼”的范围。总之,我对于“国学”以及古礼、汉服等等,都没有什么怀爱。但我想,那些怀爱甚深的人,也很正常,惟愿他们不要把我视为堕落就好,留一条不必做圣贤的路让人自己走去。
  最不好的事情,就是指望政府来干涉,不管是干涉国学爱好者祭月,还是干涉非国学爱好者不祭月。政府要求人祭月或者不祭月,情同捆绑就范,总不免有人欢天喜地,有人痛苦莫名。希望政府重视自己是一回事,希望政府来干掉跟自己不一样的,那就严重了,如同广告,你可以说自己好,但不能说别人差。大家都应以此为戒。
  惟一想提醒祭月人士的是,时间上还是应以中秋夜为准,中秋之前上街“祭月迎中秋”,或许既不妨自己过中秋,又可以做成宣传,毕竟就使得中秋祭月不真,因而也难说诚了。请你们下回做得更好。

                                              2007-9-26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