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杀蓝图

(2005-12-01 06:49:00)
标签:

杂谈

    现在什么都要“后”,写文章的人如果提笔不写“后……主义”,简直写不下去。现代要后,工业要后,连人类都要后,在一本社会学家成堆聚集的杂志上,我看到展望“科技的千年王国”的文章,这“科技的千年王国”,就是“后人类社会”。
    根据描绘,后人类社会是经过爆炸性地扩展所产生的社会。“人类爆炸性地扩展”,就变成了“后人类”,至此,人类的进化就完成了,不再是人了。在这个社会里,寿命的限制已经不复存在,智力的限制通过益智药的服用和大脑与计算机系统的联接已经破除,外貌与个性已经可以按自己的意志方便地取舍。后人类是一种完美无缺的存在物,人类缺陷所带来的种种社会问题一举消失,完美世界也将一步达成。
    这样的描绘,现在当然只好称为畅想。在所有关于未来的畅想中,没有见过比“后人类畅想”更乐观的。这个畅想将人类前景托付给遗传学、神经科学、人工智能、纳米技术、太空技术和网络技术,托付给这些科技(实际上相当于新上帝)对人重起炉灶的改造,托付给人类变成“后人类”(也就是“电子人化的精神机器”)。
  宏伟计划,例称蓝图。迄今为止,所有革命蓝图都没有设想过将人类改造成“非人类”,所有科学主义预言也没有设想过将人类变成机器,所以“后人类主义”可以说是最彻底的人类自杀蓝图,当然也是最激越的科学主义预言。
    以人的资格,自己对照“后人类主义”检查了一下,发现最有吸引力的乃是寿命不受限制。这念头一闪,我马上就发现了自己的可耻,虽然是一个小人物,却得秦皇汉武的病,想长生不老。这就预示着我绝对不配进入“后人类”那完美的社会里去,像我这种齐根上坏了的自私坯子,也许科学有办法来改造吧,但我怀疑改造家们肯不肯度我过去,万一失手,手术不尽完善,岂不是为“后人类社会”留下一个不完美的缺口。
    不过,转头一想,就算能够成为“后人类”改造的选民,又有什么可高兴的呢?七弄八弄,自己已经变成了电子人、精神机器,而不是自己了,寿命不再是生命的一部分,而是机器的一种属性,长生不老其实也没有什么意义了,很多机器现在差不多也已经长生不老了,没见出它们有什么“心情”。
    但“后人类社会”设想,让我看到了人类对自己的一种心情,那就是对自己的“不完美”可以产生多么深沉的厌恶。寿命不够长久,智力不够高强,外貌不够帅呆,个性上又不能集中所有的优点,都是毛病,对这些毛病的恶感是如此之强,以至于“后人类主义”不惜以进化的理由来将人类消灭掉,而代之以“精神机器”。把这种自我革命的蓝图一看,我对绞杀“犹太病菌”的希特勒,或者以改造人性为前提的别的千年帝国的缔造家们,甚至都不那么讨厌了,毕竟这些人也都是“完美主义改造家”嘛,而且不如“后人类主义”彻底。
    鉴于“后人类社会”虽然有主义,但终究还只是一个梦,所以我暂时不必为变成“精神机器”而忧虑。
  近忧不存,却也没有远虑,而是过起我的“后现代主义”生活来。一转到这里来,我就觉得轻松极了。时间是碎片化的,无所谓过去和未来,抓壮丁的王保长可能不知道,他所说的“现在当前眼目下”,正是“后现代主义”关于时间的宣言。现在我正在吃西瓜,西瓜的味道很好,令我想到一位姑娘,忽然她又离去,使我一时怅然。过去如何,未来如何,我才懒得有兴趣。过去是上一个现在,未来是下一个现在,时间是一个又一个片刻,一个又一个瞬间感受,这样说行了吧。因果关系呢,其实也没有,一事一文本,平行联系,交错在一起,有什么因果关系,有什么启承转合,你见风流泪,我对月赋诗,你在码头卖苦力,我在街角喝咖啡,多么有趣的景致啊。教父福柯有言,“我们必须摒弃构成性主体,并废除主体本身”,这个世界上有人,但主体又是什么,人是语言、文化或者无意识的存在,那种可以不断行动并使事物发生变化的主体,从来没有过,因此价值判断、理想主义、启蒙精神、科学理性以及所有的意义,纯粹是扯淡的,一切都可以扯平,价值无所谓善恶,判断无所谓对错,只有心情是永远不会错的,现在心情不好,买了一堆衣服,跳了一场High舞,心情马上好了,还是归结到王保长的话,“现在当下眼目下”……
    “后现代主义”和“后人类主义”简直是一对活宝。你住长江头,我住长江尾,这对活宝是否“日日思君不见君”,我不知道,但“共饮一江水”是肯定的。一个把人类理想通通“解构”,另一个的理想就是把人“进化”成完美机器,极端是两者共同的准则。也许因为现在“后现代主义”当道,才有“后人类主义”这初生牛犊出来反正,但我想,与其在无论哪一种东西的指引下建设千年帝国,大家还不如及时行乐的好。——毕竟,吸毒虽然离死亡不远,但总比死亡多一口活气。
                                            2005.5.24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失败的寓言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