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遵守教育定律才能成为名师 |
分类: 教育教学集萃 |
这些教育定律,照做三四条也会成为受学生追捧的名师!
教育定律之一:态度决定一切
用心努力教学的老师与受学生爱戴的老师有一定的因果关系,但绝非一定如此。学生对老师的爱戴,有时源于肤浅的感觉。例如,老师外形俏美,谈笑风生,宽松自由,对学生没有严格的要求,不也制止学生越轨荒谬的行为,这些老师会受一部分学生爱戴;相反,严谨的教师,对学生高要求,经常谆谆教导,却得不到学生的理解和爱戴。
教师必须在两难中作出专业的抉择。老师正确的态度是,阻止学生玩游戏发短信,逼学生读书做功课,学生会暂时不喜欢老师,甚至会会恨老师;但是如果老师放纵学生,任凭学生学坏,学生日后长大了会埋怨老师,怪老师不负责任。
态度决定一切,在各项事业中都是铁的定律,更是教育的定律。老师的态度决定了事业成功的高度。
教育定律之二:激发学生自信,都有可能成功
仔细留心注意中小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你会发现一般是贬多褒少。似乎我们的教师认为:学生做正确是应该的,出错是无法容忍的。就在这种不成比例的褒贬之间,有多少学生的信心被碾磨得粉碎!
其实,自信心不仅是提高记忆力的诀窍,也是成才的先导。自信心是人生重要的精神支柱,是人们行为的内在动力。只有自信,才能使人自强不息,不达目的不罢休。事实说明,几乎每个成功者都具有强烈的自信心,几乎每个失败者都与自信心无缘。请告诉自己的学生:你能行,只要你不气馁,不轻言放弃!
教育定律之三:体罚是无能的表现
在学校教育中,奖励与惩罚是一对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用肯定与否定的评价来巩固和发展学生的优良行为,克服和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奖励是一种正能量,促进学生积极向上,而体罚是一种无能的表现。一般说来,体罚会在三种情况下出现:一是说而不服,管而不理,教育方法“失灵”;二是教师情绪不好时的冲动,难以控制自己的行为;三是坚信体罚能解决问题,消除危机。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只有心与心面对,心与心交融,才能取得真正的实效。皮肉之苦,只能是饮鸩止渴,所以,“体罚近乎无能”,这大概也是教育的基本定律了。
教育定律之四:读书改变人生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首先意味着书籍。“学校里可能什么都足够多,但如果没有为人的全面发展及其丰富的精神生活所需要的书,或如果不热爱书和冷淡地对待书,这还不算是学校;相反,学校里可能许多东西都缺乏,许多方面都可能是不足的、简陋的,但如果有永远为我们打开世界之窗的书,这就是学校了。”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崇尚并热爱读书的民族。只是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读书人的阅读视野渐渐狭窄化了。现在的应试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兑了学生读书的空间,学校中无书可读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学生无暇读书、不想读书的状况也不少见。除了几本干巴巴的教科书,学生几乎没有读过其他书。这就使他们的精神世界逐渐枯萎,他们的人生色彩逐渐黯淡。这是令人痛心、发人深省的。
在一定意义上说,教育学生喜欢读书,利用读书在改变自己的命运,这就是教育的本质意义。
教育定律之五:课堂属于学生
一直以来,课堂的主宰属于教师,可是如果不把课堂教给学生,教育目标的实现就会大打折扣。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只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手段和媒介,或者说是桥梁和纽带。作为“中介”的教师是不具备主人资格的,是不应该获得“归属”权利的。有鉴于此,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三个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诚如是,则深得教育“三昧”。
教育定律之六:性格主宰命运
乌申斯基强调:“教育中的一切都应该以教育者的人格为基础,因为只有人格才能影响人格,只有性格才能形成性格。”
创造、创新是新世纪的教育主题,也是永久的教育话题。创造性性格类型的人有着极其相似的特征,那就是勤奋努力、科学安排时间、虚心进取、有强烈的好奇心、具有怀疑精神、个体独立以及对错误容忍、观点灵活并且具有不寻常的价值观念,等等。这些特征对于每个教师来说,对于成长中的中小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教育定律之七:特色会促使学生卓越成长
教育的终极目的就是促进人的发展,学校是育人的摇篮,要培养一流的教师,培养一流的学生,为祖国培育英才。一所学校是否有特色是否优秀,其标志和关键是看教师。教师是学校的办学主体,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都要通过教师才能完成。具有特色的各种优秀教师,才能培养卓越的学生。
我们的教育现实中,还存在着古希腊神话中的那张“魔床”,所有的学生、教师、校长和学校都必须与“魔床”的长度保持一致,短则补之,长则截之。有如此统一的“模子”或范式去规定,去制约。正因为这样,更需要利用自己的特色来弥补教育教学上的缺陷或不足。有人说:“上帝造人本来不一样,可是现行的教育却与上帝对着干。”
特色能助学生提升品质,追求卓越,成为人才。
教育定律之八:爱心产生奇迹
对教师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的。教育的爱心是空气,是阳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粮,是布匹……你可以把它比喻为学生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养分。老一辈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必须注意的是,教育过程中缺乏爱心的现象时有存在。必须承认,从某种意义上说,成才是学生潜力发掘和发展的必然归宿,但是教育因为缺失爱心而抹杀了学生的天性。要做个好老师,就必须奉献一颗爱心,唤醒学生的灵魂,引领他们追求人生的梦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