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自古名师多寂寞【原创】

(2012-06-26 22:52:44)
标签:

自古

名师

多寂寞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集萃

                             自古名师多寂寞【原创】

  最近浏览了一篇《大师的寂寞》的短文,说“寂寞”是成为大师的必要条件。当大师们选择他们的研究方向时,所面对的往往是冷门、难题、困惑甚至危险。他们在进入研究的状态时,表现出的往往是废寝忘食,不顾安危,甚至是与世隔绝。古人说“自古圣贤皆寂寞”,一语道破圣贤成长的必要条件。历史的辩证法就是如此,追逐时髦、寻求热闹,最终归于沉寂;甘于寂寞,远离红尘,却能够永垂不朽。当大师们热衷于名利时,就堕入喧嚣,学术生命就终结了。
  把这话借用过来,解读做语文大师的真谛,无疑是一剂“良药”。说起来很简单的语文教学,俗人眼里说说笑笑识字的事,其实蕴含着大千世界的复杂因果,阐释着“修身、齐家、平天下”的微言大义,肩负着认知世界、探究未来、思国忧民的重大责任,解读着做人交友的道德原则:一花一草皆有理,一山一水俱蕴情。
  做语文老师的很难,做语文大师尤其难。因为能够耐得住寂寞,不是一般的修为者可以做到的。原因是老师生活在商品经济的现实世界里,有家庭圈子的约束,有名利思想的羁绊,有社会关系的制约,还有复杂的人际关系,不仅仅为“稻粮谋”,还要出人头地,这样,想寂寞都不行。可是,要做个好老师,做个颇有建树的语文大师,耐得住寂寞是必要的基础。国学大师王国维说过,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的人,都必须经历三种境界: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的孤独寂寞;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坚持和执著;三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和成功。浅尝辄止,遇难而退,经不住花花世界的诱惑,受不了喧嚣浮华的勾引,随波逐流,终究不能成为“术业有专攻”的大师级人物。
  古往今来,大凡脱颖而出成就一番大事业的人,无不经历过长久的寂寞。“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是李白寂寞的浪漫自白;“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杜甫寂寞的豪放排遣;“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李煜寂寞的感伤孤独;“无韵之离骚,史家之绝唱”的《史记》是司马迁寂寞的悲壮结晶;“举世皆醉我独醒,举世皆浊我独清”是屈原寂寞的伤心感喟。
  做老师的,仅仅是养家糊口也容易做到,如果想在事业中开拓一片新天地,成为教学路上的领跑者,那就需要埋头苦干,摒弃功名利绿,不离不弃地跋涉在通往巅峰的崎岖路上,才有可能成为语文教学大师。珍珠,耐得住寂寞,才能晶莹闪烁;种子耐得住寂寞,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人生,忍耐得住寂寞,才能获得成功;老师,耐得住寂寞,才能成为教书育人的大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