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迷失在洱海【原创】

(2011-11-19 10:26:35)
标签:

大理

洱海

游记随笔

文化

分类: 古镇古城揽胜

                                      迷失在洱海【原创】

早年间看《五朵金花》电影,就被其曲折诗意的爱情故事所感染,阿鹏与金花相会在蝴蝶泉边,赠给金花宝刀做爱情信物有一段精彩的对唱,歌词浪漫而富有诗意:“送把钢刀佩妹身,钢刀便是好见证,苍山雪化洱海干,难折好钢刃。”看来这苍山之雪是终年不化,洱海之水从来就没有干涸过,这才做了海枯石烂的爱情誓言,“大理三月好风光”优美旋律伴随着我们的青春岁月一起成长。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真的面对大理洱海,不觉得眼前一亮,满身的疲惫被洗劫一空。群山连绵的边陲高原竟然有海拔近两千米的洱海存在,烟波缥缈,碧波排浪,好一派海洋的壮阔风光。金花们花枝招展地迎接我们登上豪华游轮,排波逐浪地行驶在浩瀚的海面上,竟然迷失了灵魂,飘飘欲仙,煌煌然不知身在何处。蓝天碧海之间横亘着连绵起伏的苍山,青黛墨染的峰峦半腰上挂着朵朵白云,凝脂般地漂浮不动,倒映在一碧万顷的洱海之中。船行山走,景随岸移,云沉海底,天光辉映,渔舟白帆点点:勾画成罕见的高原自然风光。虽然豪华游轮的游乐大厅白族歌舞优美异常,声色夺人,但这旖旎的高原湖光山色更令人流连忘返。
    洱海里的南诏风情岛闻名遐迩,青郁苍翠的岛屿突出海面76米,传说是南诏王避暑行宫所在。看着琼瑶碧池宫殿巍峨的华贵景象,眼前浮现出当年南诏王陛驻的隆重场面:黄盖龙辇旌旗飘扬,文武官员蟒袍玉带、后宫嫔妃裙袂玉佩浩浩荡荡地拥上小岛,各族百姓匍匐路边焚香礼拜情景,不由得感慨现代文明的祥和安定。岸上绿树成荫,鲜花夹道,落英缤纷,珍贵稀有的文化遗产俯仰皆是,吸引天南地北的游客趋之若鹜,熙熙攘攘的人流摩肩接踵,也是人文景观的一大靓点吧。需要提醒心脏有小麻烦的朋友,一般人上岛会有阵阵胸闷气喘的不适,南诏行宫略记告知,洱海水面竟然高出安徽黄山最高莲花峰一百米许,无怪乎要产生高山反应而气短神衰呢。
        尽管我们不能夜半泛舟感受洱海月的妩媚明净,但是,名列大理四大胜景之一“洱海月”却是当地金花阿鹏们景仰崇拜的爱情见证。农历十五之夜泛舟洱海,皎洁冰轮高挂夜空,银光朗泻,天地同辉,海底的月亮也又圆又亮,如银盘横陈。分不清是天上的月亮掉进海里,还是海中的月亮升上了天空。如此胜景佳境,葫芦丝的缠绵隐隐约约萦绕于耳,不知多少爱情的故事在演绎呢。    

民间文学总是借助美丽的神话传说来表达民族的意愿和情感,增加神秘的膜拜之情。关于洱海月就有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天宫中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公主,她羡慕人间幸福美满的生活,于是下凡投奔人间,来到洱海边的一个渔村与一个英俊能干的渔民青年喜结连理,恩恩爱爱地生活在一起。为了帮助渔民们多打鱼过上富裕的生活,公主就把自己的宝镜沉入海底。宝镜熠熠生辉,把海底的鱼群照得清清楚楚,从此渔民打鱼就不用犯愁了。天长日久,宝镜在海底变成了银月亮,升腾上天空照耀着海山。其实,洱海月的特别明亮大约要缘于洱海水质的特别纯净,透明度很高,加上尘埃稀少,空气清新之故吧。

洱海之畔,苍山脚下,处处是如诗似画的天堂风景,生活着勇敢勤劳热情好客的白族人家,无论是逢年过节、生辰寿诞、男婚女嫁,还是有贵客临门,主人都会以“一苦二甜三回味”的三道茶来款待来宾。这份民俗茶艺中的奇葩,积蕴着厚重的文化内涵,寓意着生活先苦后甜,越来越幸福美满和吉祥如意。既然来到洱海做了白族人家的尊贵客人,哪有不喝“三道茶”之理呢,入乡随俗吧。于是满载白族人民深情厚谊的三道茶浅斟细品地进肚,回味着馥郁芳香,熏染着心境。耳畔缭绕的歌声也再次诠释了电影《五朵金花》的音乐内涵,能歌善舞,名不虚传啊。

 乘车已经走了很远,可还是觉得好像在洱海上颠簸,表演歌舞的演员集体走上船头吹奏乐器为游客送行的场面挥之不去,她们长年累月所保持的没有真诚内涵的笑容消失了,短短的邂逅从此天涯海角,那份凝重的表情里面分明掩藏着依依不舍的情愫,那是洱海把热情好客的心送给了远方来的朋友们。

 

【鸣谢】本文由“晨曦文学苑”圈子文惠朋友推荐至草根首页,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迷失在洱海【原创】

迷失在洱海【原创】

迷失在洱海【原创】

迷失在洱海【原创】

迷失在洱海【原创】

迷失在洱海【原创】

迷失在洱海【原创】

迷失在洱海【原创】

迷失在洱海【原创】

迷失在洱海【原创】

迷失在洱海【原创】

迷失在洱海【原创】

迷失在洱海【原创】

迷失在洱海【原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