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六大古镇
甪直水乡情韵(二)
水乡小桥多是江南永恒的话题,甪直也不例外,既有水的妩媚灵气,又有桥的硬朗筋骨。甪直小镇“五步一桥”,构建起河网街道的双棋盘格局,使街道与河网四通八达,据说最多时有七十二座半,是名副其实的“桥都”。这些形态各异的桥属于宋、元、明、清不同时期建造的,见证了甪直风雨变幻的沧桑历史。有识之士感慨的说,游览甪直,实际上就等于参观了一个古代桥梁的博物馆,其桥梁的密度,远超过意大利的水城——威尼斯。有人赋诗云:“江南甪直小街长,水上人家水上乡。拱石成桥弯似月,纫兰入户透如香”,道尽了甪直“水乡小桥多,人家尽枕河”的特点。
这些资深“桥民”,不言不语,荣辱不惊,左臂揽街,右臂挎河,成为甪直古镇一道靓丽的风景,每一座桥都有一个不平凡的经历,记录着一段历史风物,铭刻着一个难忘的岁月。始建于宋代的“和丰桥”是镇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位于中市北端(又称中美桥),这座花岗石拱桥,以青石为拱圈,以武康石为桥墩。每块桥面石均有浮雕,图案典雅,雕刻精美,而且都是弓背形武康石,这正是宋桥的特点。
镇东头的“正阳桥”,又名青龙桥、震阳桥,俗称东大桥,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573年-1619年),横跨在通往昆山、张浦的主航道上,其桥身高大,长有二十余米,是镇上最大的石拱桥。属于敞肩式单孔圆形四耳石拱桥,长58米,桥面宽5.2米,有66级石台阶,台阶由宽而窄,浑似一条青龙;桥体由金山花岗石砌成。整座桥梁高大伟岸,线条粗壮,似卧龙雄伟古朴,气贯长虹。
保圣寺西院内清风亭两侧的东垂虹桥和西垂虹桥是镇上最小的双桥了,它坐落在晚唐诗人陆龟蒙墓前的斗鸭池上,桥宽不足2米,长不过5米,桥如飞虹,玲珑剔透,甚是可爱。就像两个孪生的姊妹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建于明正德13年,砖砌拱形构架,其建筑风格小巧玲斑,装饰性很强,民间又称桥挑庙,庙挑桥。
香花桥是一座古色古香的石拱桥,花岗岩材料,小巧玲珑。旁边还有一座陪桥,也是花岗岩质地的石梁桥。这两座小桥横跨在西汇河上。两岸垂柳婆娑,民居密部,很有特色。香花桥是通往保圣寺的必经之地。善男信女,四方游客,或坐船,或坐车,或步行,三五结伴,成群接队,前来朝拜进香。之所以叫香花桥,是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每天都普降曼陀罗花,只有多福多寿的人才能得到这种花,只有勤修善根的人才能闻到这种花香。游客们来到香花桥,就有了一种接近佛缘的感觉。
穿越时空的古桥是古镇的一部典籍,折射出一种让人亲近历史的古风古韵。“东美桥”建于明代成化年间,结构为全环型,全桥以花岗石砌成,桥的上半个拱型在水面上,下半个拱型在河床中,桥面上雕有“宝幅”、“莲座”以及许多几何形的佛教图案,因整座结构别致而被载入全国桥梁史册。全圆型桥在世界桥梁史上罕见,堪称中华桥梁一绝。
周庄的双桥因画家陈逸飞的一幅名画而闻名于世,其实南方水乡的双桥到处都是,甪直的双桥更有好几座,一向有“三步两桥”之说,双桥联袂跨河卧波、相互辉映的奇景堪称一绝。“和丰桥”与“环玉桥”、“万安桥”与“三元桥”、“南昌桥”与“永福桥”,这三座“双桥”紧密相靠,唇齿相依,你还没有走完这一座桥,另一只脚已经踏上别一座桥了。

(双桥)

(香花桥)

(环玉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