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孟母,择地居

(2010-04-12 21:45:16)
标签:

生活杂谈

文化

教育

分类: 杂谈稗闻辑录
                             学孟母,择地居
    早些年,“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口号震天价响,于是在机关事业单位、工薪阶层、各社会团体以及各项经营性领域进行捐资助学,进行校舍改造,更新教学设备,引进信息化教育手段等等,好不热闹。这上部文章作的花团锦簇,社会各界包括弱势群体,把自己的血汗钱捐给神圣的教育事业,解决燃眉之急,大把钞票也确实将教育手段的落后局面有所改进更新。
    但是,办好教育为人民的下部文章,却委实有点耐人寻味。国家的办学政策确乎是惠及民众的,初中以下阶段的教育全部实现义务教育,其费用亦由国家全部负担起来,阳光灿烂的教育春天露出端倪。只是涉及到具体的教育资源的使用上,就得看命运啦。入学儿童的居住地(或者户口所在地)成了至关重要的制约因素,划片招生,凭户口簿和房产证报名入学:住在好学校招生范围,理所当然进入好学校就读,就会有名师教学辅导;住在教学管理相对差一点的学校附近,只能进平庸的场所就读。如此看来,居之地或户口簿成了决定学生命运的“判决书”,说句玩笑话,身为下贱出生在农村,那就只好让那些教过爸爸的老师来培育了,再一遍重复“一边种地,一边进课堂教学的”的场景。
    温总理最近说,教育必须让懂教育的人来办。这让庶民百姓心里暖洋洋的。希冀懂教育的人横空出世,均衡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平等,让那些本应该成为栋梁之才的人不再困于瓦砾之中,幸莫大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