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钗要黛玉跪下受审是何居心

(2013-02-03 21:23:43)
标签:

红楼梦

薛宝钗

林黛玉

分类: 蟋蟀品红楼
《红楼梦》第40、42回摘录:

大家坐定,贾母先笑道:“咱们先吃两杯,今日也行一令才有意思。”薛姨妈等笑道:“老太太自然有好酒令,我们如何会呢,安心要我们醉了。我们都多吃两杯就有了。”贾母笑道:“姨太太今儿也过谦起来,想是厌我老了。”薛姨妈笑道:“不是谦,只怕行不上来倒是笑话了。”王夫人忙笑道:“便说不上来,就便多吃一杯酒,醉了睡觉去,还有谁笑话咱们不成。”薛姨妈点头笑道:“依令。老太太到底吃一杯令酒才是。”贾母笑道:“这个自然。”说着便吃了一杯。

凤姐儿忙走至当地,笑道:“既行令,还叫鸳鸯姐姐来行更好。”众人都知贾母所行之令必得鸳鸯提着,故听了这话,都说“很是”。凤姐儿便拉了鸳鸯过来。王夫人笑道:“既在令内,没有站着的理。”回头命小丫头子:“端一张椅子,放在你二位奶奶的席上。”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也吃了一钟酒,笑道:“酒令大如军令,不论尊卑,惟我是主。违了我的话,是要受罚的。”王夫人等都笑道:“一定如此,快些说来。”鸳鸯未开口,刘姥姥便下了席,摆手道:“别这样捉弄人家,我家去了。”众人都笑道:“这却使不得。”鸳鸯喝令小丫头子们:“拉上席去!”小丫头子们也笑着,果然拉入席中。刘姥姥只叫“饶了我罢!”鸳鸯道:“再多言的罚一壶。”刘姥姥方住了声。鸳鸯道:“如今我说骨牌副儿,从老太太起,顺领说下去,至刘姥姥止。比如我说一副儿,将这三张牌拆开,先说头一张,次说第二张,再说第三张,说完了,合成这一副儿的名字。无论诗词歌赋,成语俗话,比上一句,都要叶韵。错了的罚一杯。”

众人笑道:“这个令好,就说出来。”鸳鸯道:“有了一副了。左边是张天。”贾母道:“头上有青天。”众人道:“好。”鸳鸯道:“当中是个五与六。”贾母道:“六桥梅花香彻骨。”鸳鸯道:“剩得一张六与幺。”贾母道:“一轮红日出云霄。”鸳鸯道:“凑成便是个蓬头鬼。”贾母道:“这鬼抱住钟馗腿。”说完,大家笑说:“极妙。”贾母饮了一杯。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是个大长五。”薛姨妈道:“梅花朵朵风前舞。”鸳鸯道:“右边还是个大五长。”薛姨妈道:“十月梅花岭上香。”鸳鸯道:“当中二五是杂七。”薛姨妈道:“织女牛郎会七夕。”鸳鸯道:“凑成二郎游五岳。”薛姨妈道:“世人不及神仙乐。”说完,大家称赏,饮了酒。鸳鸯又道:“有了一副。左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双悬日月照乾坤。”鸳鸯道:“右边长幺两点明。”湘云道:“闲花落地听无声。”鸳鸯道:“中间还得幺四来。”湘云道:“日边红杏倚云栽。”鸳鸯道:“凑成樱桃九熟。”湘云道:“御园却被鸟衔出。”说完饮了一杯。鸳鸯道:“有了一副。左边是长三。”宝钗道:“双双燕子语梁间。”鸳鸯道:“右边是三长。”宝钗道:“水荇牵风翠带长。”鸳鸯道:“当中三六九点在。”宝钗道:“三山半落青天外。”鸳鸯道:“凑成铁锁练孤舟。”宝钗道:“处处风波处处愁。”说完饮毕。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鸳鸯道:“剩了二六八点齐。”黛玉道:“双瞻玉座引朝仪。”鸳鸯道:“凑成篮子好采花。”黛玉道:“仙杖香挑芍药花。”说完,饮了一口。

……

且说宝钗等吃过早饭,又往贾母处问过安,回园至分路之处,宝钗便叫黛玉道:“颦儿跟我来,有一句话问你。”黛玉便同了宝钗,来至蘅芜苑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黛玉不解何故,因笑道:“你瞧宝丫头疯了!审问我什么?”宝钗冷笑道:“好个千金小姐!好个不出闺门的女孩儿!满嘴说的是什么?你只实说便罢。”黛玉不解,只管发笑,心里也不免疑惑起来,口里只说:“我何曾说什么?你不过要捏我的错儿罢了。你倒说出来我听听。”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

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黛玉道:“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宝钗见他羞得满脸飞红,满口央告,便不肯再往下追问,因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你当我是谁,我也是个淘气的。从小七八岁上也够个人缠的。我们家也算是个读书人家,祖父手里也爱藏书。先时人口多,姊妹弟兄都在一处,都怕看正经书。弟兄们也有爱诗的,也有爱词的,诸如这些‘西厢’‘琵琶’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他们是偷背着我们看,我们却也偷背着他们看。后来大人知道了,打的打,骂的骂,烧的烧,才丢开了。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原不是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踏了,所以竟不如耕种买卖,倒没有什么大害处。你我只该做些针黹纺织的事才是,偏又认得了字,既认得了字,不过拣那正经的看也罢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一席话,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忽见素云进来说:“我们奶奶请二位姑娘商议要紧的事呢。二姑娘,三姑娘,四姑娘,史姑娘,宝二爷都在那里等着呢。”宝钗道:“又是什么事?”黛玉道:“咱们到了那里就知道了。”说着便和宝钗往稻香村来,果见众人都在那里。



博主点评:

在封建社会,描写爱情的《牡丹亭》、《西厢记》被视为淫书禁书。黛玉行令时,当众说出了其中的句子,是她看了“淫书”的铁证。“鸳鸯又道:‘左边一个天。’黛玉道:‘良辰美景奈何天。’宝钗听了,回头看着他。黛玉只顾怕罚,也不理论。鸳鸯道:‘中间锦屏颜色俏。’黛玉道:‘纱窗也没有红娘报’”——宝钗当时的反应是震惊,随后就是暗喜,因为她抓住了黛玉的把柄。只要她把这事捅出去,王夫人就有充分的理由不让宝玉娶黛玉,贾母也没法庇护黛玉,宝玉正妻的位置非她莫属。

但是,宝钗是个聪明人,凡事思虑周全。仔细一想,她发现捅出去并非上策——1、她揭发黛玉读了淫书,等于自曝读过或者接触过淫书,那她也不干净了;2、宝玉肯定会维护黛玉,说是自己看的,只念了这两句给黛玉听,黛玉并不知情。他还会说,如果黛玉看了淫书,肯定不会当众说出来,她那么聪明绝对不会做这种傻事。这个逻辑合情合理,很可能黛玉就逃过去了;3、她要是举报就坐实了上次宝玉挨打是因薛蟠告发的传言。大家还会说是她在背后怂恿薛蟠,目的就是让贾政好好管教宝玉,不准他和黛玉恋爱,为金玉姻缘扫除障碍。而她揭发黛玉正好证实了大家的猜测。她的形象就会大打折扣,人心大失,贾母第一个饶不了她;4、即便黛玉被她一招制敌,宝玉娶了她,也会非常恨她。那结这个婚又有什么意思呢?

思来想去,她决定只对林黛玉一个人说。可以达到三个目的:1、威慑林黛玉。让她知道她手上有把柄,从今往后不敢再对她尖酸刻薄;2、笼络林黛玉。不告发她,说明她很友善,让她感激她;3、和林黛玉距离拉近就等于和宝玉距离拉近。宝玉就会对她好一些,和她接触就会多一些,方便她引导宝玉步入正轨。尽管贾母不喜欢她,但她对宝玉娶她还是有信心的,毕竟有王夫人和元春为她保驾护航。既然告发不能一棒子打死黛玉,那就不妨抓住这个把柄为自己和宝玉成婚,以及婚后对宝玉的改造创造有利条件。事实证明,她的这个决定的确是上上策。

第二天上午宝钗把黛玉叫到她房中——进了房,宝钗便坐了笑道:“你跪下,我要审你。”——她首先给黛玉来了个下马威,让她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见黛玉经她提醒还没想起来,以为她在装傻——宝钗笑道:“你还装憨儿。昨儿行酒令你说的是什么?我竟不知那里来的。”——这话无异于一个惊雷,把林黛玉炸醒了。让她突然意识到已经祸从口出!——黛玉一想,方想起来昨儿失于检点,那《牡丹亭》《西厢记》说了两句,不觉红了脸。黛玉服软的方式是撒娇,因为可以逃避惩罚——便上来搂着宝钗,笑道:“好姐姐,原是我不知道随口说的。你教给我,再不说了。”——她一边撒娇一边抵赖。宝钗根本不吃这一套,继续进攻——宝钗笑道:“我也不知道,听你说的怪生的,所以请教你。”黛玉彻底败下阵来,娇媚地求饶——“好姐姐,你别说与别人,我以后再不说了。”

宝钗见黛玉服软,“拉他坐下吃茶,款款的告诉他道”——宝钗是个做思想工作的高手,先打消对方的抵触心理,再来“润物细无声”。既友善又真诚,对方又容易接受。她款款告诉林黛玉的一席话,表达了三个意思:1、她也是读过淫书的,但那是小时候不懂事。经过大人教育,才知道这些书是坏书。现在林黛玉读淫书也是因为不懂事,并非思想作风有问题。以后改过,不读就是了。——在当时的社会,看淫书的就被认定为淫人,宝钗能这样为她开脱,让林黛玉既感动又感激;2、她知道这书一定是宝玉拿给她读的,所以要她劝宝玉也不要读——“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3、这些淫书毒害很大,如果宝玉继续读,他这一辈子就完了——“最怕见了些杂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

宝钗手里握着林黛玉的把柄,拉她一起规劝宝玉,“说的黛玉垂头吃茶,心下暗伏,只有答应‘是’的一字。”——在这种形势下,林黛玉即便不认同宝钗的理念也只得“伏”。薛宝钗的和风细雨实际上是在用封建礼教压人。林黛玉曾叹“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回是尝到了被刀架到脖子上的滋味。宝钗还没教训完,素云过来请她俩过去。她很不高兴,道:“又是什么事?”黛玉道:“咱们到了那里就知道了。”——语气像个丫鬟,完全没有了往日的神气。这要换在以前,她会说:“啰嗦什么,走吧”。

林黛玉一开始是决定永远不把这事告诉宝玉的,因为怕他担心,怕他沉不住气,反而把事情捅了出来。她对宝玉本来没有秘密,但宝钗在他俩水乳交融的状态中投进了一颗石子,让她有了一个不能对宝玉说的心事,有了一份宝玉无法分担的精神负担。而且,她无法再像过去一样率真,对宝钗必须一团和气,当着宝玉的面也再不敢和宝钗较劲。她的变化宝玉会觉得疑惑,问她,她也只能说宝钗人好,以前是因为对她不了解。而宝玉不会认同她的说法,会有不理解她的感觉。宝钗扔进来的石子会像结石一样慢慢增大,在宝黛之间形成隔膜,对宝黛恋造成像慢性中毒一样的损害。

宝钗做事永远都是逐步推进的,后来彻底笼络了黛玉的心。黛玉在完全信任宝钗,认为她永远不会告发自己之后,才把行错令的事情告诉了宝玉。宝钗巧妙地让自己取代了那颗石子,达到了和宝玉拉近距离的目的。宝钗的光明正大总看得到邪恶的阴影,她的善良也总看得见微微露出的獠牙,让人对娇弱单纯的林黛玉更生怜悯。


—————————————————————————————————————————————————

博主著作:《迈过婚恋的坎》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  

京东购书:http//t.cn/SbozYM卓越购书:http://t.cn/adVfuN

婚姻咨询:QQ494857688 MSN:lzy1995@hotmail.com

博友交流QQ群:24243618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