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失控》第二十三,二十四章的感悟
(2014-08-24 07:25:58)
标签:
股票 |
读《失控》第二十三,二十四章的感悟
王家驄
2014.08.24
今天,把最后两章放在一起来读。这也是《失控》的最后两章。
第二十三章试图解释为什么对控制论的研究嘎然而止。有人给出了三种推测,如资金的短缺,大学迟迟未能将控制论付诸于实践等等。
也许控制论是自身研究对象的受害者。因其曾经太成功而导致其失败,即所谓的“成也萧何败萧何”。控制论提出来理论让电子计算机成为现实。电子计算机的出现让控制论的线性思维失去了市场。计算机引发的互联网革命,让人们突然对网络发生了兴趣。接踵而至的是生物学的仿真学。仿真学,网络等等改变了西方人的世界观。科学的研究也从“原子标识”进入了“网络标识”。网络的“并行模式”颠覆了控制论自身的“串行模式”。
互联网在人们面前展示的是一个复杂系统,而复杂系统必须用复杂性思维来认识。还有什么系统比生命系统更复杂呢?
研究复杂的系统,就必须知道复杂从何而来。世界不是一开始就是如此复杂,它是“无中生有”的过程。第二十四章给出了无中生有的九条规律。凯利认为只要坚守这九律,“就能够有如神助一般往而不利。”
九条规律分别是:
1)分布式,
2)自下而上的控制,
3)递增收益,
4)模块化生长,
5)边界最大化,
6)鼓励犯错误,
7)不求最优化,但求多目标,
8)谋求持久的不均衡状态,
9)变自生变。
九律就是凯利在书一开始时提到的“生物逻辑。“九律支撑着令人敬畏的自然界的运作。”
【附录】从7月1号到今天,《失控》这本书终于读到了尾声。这本书,一共读了一个半月。写了近三万字的感悟,所有这些文字,可以在管普公众平台下面的“明德读书汇”中找到。
精读一本书的最大忌讳是贪婪。可以说《失控》是我读的最有耐心的一本书。过去的一个半月里每天读一章,每一章都要读很多遍,然后写出自己的感悟。即使如此,我自己认为我也只读懂了一半。《失控》是真正意义上读起来很”费劲儿的书“。
《失控》一书读起来很吃力,里面涉及了诸多方面的知识,如物理学,计算机,生物学等。这些知识我只能做到一知半解。所以说这本书只读懂了一半。
也许有人会问,用这么长的时间读一本书值吗?我的回答是,一个字“值”,两个字“真值”,三个字“绝对值”。
这本书“值”在什么地方?我想有这么几个方面。
首先,它拓宽了我的思路。让我对网络时代应该如何思考问题有了新的认识。我不敢说这本书改变了我的世界观,(因为,我以前就有类似的想法)但是它绝对坚定了我自己的信念。我的信念是西方的思维正在朝中国的思维方式转变。
其二,《失控》这本书对我进一步理解彼得•德鲁克的管理思想有很大的帮助。一开始的时候我就曾经说过,如果早十年读《失控》这本书,对于理解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会有极大的益处。因为德鲁克是将企业看作是一个生命有机体。德鲁克称自己为“社会生态学家”,他的思想基础来自生物学,而不是机械,物理。
读《失控》这本书学到很多知识。但是,收获更多的是问题。其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读完《失控》之后,接下来我该读哪一本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