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自从富士康十X跳过后,自杀传染在中国终于开始让人闻虎色变——自杀的新闻仿佛是扩散的诅咒,为空想者提供摹本,为犹豫者提供决断,为退缩者提供鼓舞和支持——化身为后续一切惨剧的导火索。这一陈述实际已暗含了一个论点:无论自杀是因为什么导致的,自杀的传染都应当归罪于传媒。
既然如此,干预自杀事件的原则就理所当然地添加了一条:信息封锁。说白了就是:出了事必须瞒,知情者不准往外说,怕传染。这句话的重心就落在最后这三字上,不是为了别的,就是怕传染!
这个论点就显得特别的伟光正。
别误会,我并不打算讨伐这套信息封锁的做法。事实上,我根本就无权评判它的效果。
——无论要证明或证伪,我都没有任何证据。所以这并不是我今天想聊的问题。
上周听了明尼苏达大学一位老师讲课,她做各种大型干预项目的疗效研究,提到了一些事实让我很感兴趣。她说在美国很多地方,会在小学里安排一个类似于「警察叔叔教你远离毒品」之类的项目。这个项目推广了很多年,影响力很大,受众也很多。一直以来人们都相信,它使不计其数的原本可能为毒品迷途难返的青少年选择了浪子回头。可是某年有个讨厌的家伙,做了一个研究,发现这个项目其实不能起到这样的效果。
这个研究并不难做——足够大的样本,以学校为单位随机分组,干预或不干预,若干年后比较吸毒率——总而言之,只要你有钱,有时间,再加一点实验心理学基础,你就能做出来。但重点不在这里。
重点在于,这结果发表之后,那个讨厌而倒霉的研究者收到了各种谩骂甚至恐吓信,站在不同位置上的各种人基于不同的理由,不约而同地采取了敌对的态度:「傻X,让你的研究去死吧」。
——所以直到今天,这个被证明无效的项目还在美国的很多地方继续运行着。
另一个类似的例子是CISD(紧急事件晤谈法,又叫安心团体),是一种重大应激事件(创伤)后常用的团体快速干预。这种技术已经被大量研究证明无效甚至有副作用(可能会导致部分成员的二次创伤),但实际上它在美国仍然被应用得不亦乐乎。在中国大概少一些,但不是因为聪明的中国人看破了它没用的本质,只因为它还太高端以至于掌握的人不多……08年地震后,它像雨后春笋一样发展起来,想必日后硕果累累。
这让我想到了中国的眼保健操,以及预防非典的神药板蓝根。后者成为了笑柄,但前者呢?——至少在我家楼下的小学里,每天还是会响起「为革命,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保健操开始」的广播。
写到这里,又联想到前段时间大热的口号:没有(公开)买卖,就没有(对珍稀动物的)伤害。和本文开头的逻辑很像:没有(公开)传播,就没有(潜在模仿者的)传染。——细说这些逻辑,总是可以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限制公开买卖会不会导致私下交易更加猖獗啊,这是否是唯一的原因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啊等等。其实是可以更严格地检验的。但,即便得到了一个这样或那样的结果,又会有什么不一样?
对于这个问题,明尼苏达的老外苦笑着耸肩:「你知道,干预,有时是政治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