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中介们都宣称自己手里掌握着最多的优质房源,但他们往往并不是靠房源的质量取胜的。
事实上,真正让人一眼就看上的房子凤毛麟角。中介自然很清楚这一点。
几乎所有房子都有这样或那样的硬伤:地段、配套、户型、朝向、新旧、采光、交通、学区,如果这些通通都让人无可挑剔,价格就会成为它最大的硬伤。当然也有不差钱的人,但毕竟还是少数。
对于广大奋战在租房或二手房前线的劳动人民来说,他们能接受的预算,往往只够兑换一个“不怎么样”的房子。在这种房子上,中介们也并不指望取得“这么完美,我靠就是它了!”的爽快业绩。
回龙观远离城铁宽敞精装房,马甸桥无采光有漏水阴湿昏暗老公房,芍药居脏乱小区无物业学区房……
他们比一般人更清楚这些破房子的底细。他们殷勤地邀请客户看房,但并不期待客户真的能看上。
但是,没关系,因为最后,客户总是会签一个房子。这中间就存在一个过程。
从一开始的“看不上”,到最后下定决心“签约”,这样一个转变过程。
一个充满了挣扎与纠结,无奈与妥协,从幻想到现实,从放大缺点到专注优点的过程。
——这个过程,中介们一般将其称呼为“考虑考虑”。
过于强调精确匹配,力图提供一见倾心式的解决方案,实在是中介的取死之道。
如何让时间为自己服务,推动想法的渐次转变,充分发挥客户的主观能动性,化被动为主动,在不经意之间将不考虑推动为考虑,将考虑推动为考虑好,才是牛逼中介的不可替代性。这是今天的感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