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观史】董卓坏五铢官铸劣钱

标签:
历史董卓铸钱金人十二盗墓 |
本文为珀尔修斯之弓原创,著作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pic30.photophoto.cn/20140219/0039038593381668_b.jpg
铜钱
古代中国,早在先秦时代,就开始以金银铜等金属铸造货币。因为中国境内缺乏大规模的金银矿藏,金银产量一直很低,而且由于金银价值高昂,所以铜铸货币就成了历代中国的最主要货币,这种情况直到明代中期美洲日本白银大量涌入才得以改变。
自秦始皇并吞六国,一统天下,作为主要货币的铜钱,也在中央政府的强力推行下,走向统一。由秦始皇到汉武帝,钱法多次变化,秦半两,汉荚钱,汉四铢,汉三株,品类繁多。到武帝元狩三年,由上林三官铸造的五铢钱才成为定制,并通行天下,从此绵延两汉三国南北朝直至隋代,五铢钱成为中国历史上发行量最大,使用时间最久的铜铸货币。
五铢钱
在五铢钱通行的近千年里,曾经数次由于政府财政困难和改革货币制度而被废用,政府时常改用大钱来聚敛民间财富,如王莽改制发行大钱错刀,三国吴蜀发行当百当五百的大钱。而民间则有很多奸商豪右,挖空心思私铸轻钱劣钱谋求暴利,他们或者磨去五铢钱的边缘,或者剪凿五铢钱的内外缘,用这些方法从官铸五铢钱上获取铜屑来铸钱牟利。这些私铸劣钱重量不足,铸造质量差,钱文模糊,劣钱大量发行,多次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体来说,在铜钱时代的大多数时候,官方铸钱都力求铜钱重量足,质量好,以维护币值稳定。而私铸劣钱则力图用尽量少的铜料铸出尽量多的钱,以博取最大利益。但也有例外,官方掌权者也有为了牟取私利而铸造劣钱的情况,最典型的就是直接导致东汉灭亡的罪魁祸首---西凉董卓。
董卓
“董卓字仲颍,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为州兵马掾,常徼守塞下。卓膂力过人,双带两鞬,左右驰射,为羌胡所畏。……
桓帝末,以六郡良家子为羽林郎,从中郎将张奂为军司马,共击汉阳叛羌,破之,拜郎中,赐缣九千匹。卓曰:“为者则己,有者则士。”乃悉分与吏兵,无所留。稍迁西域戊己校尉,坐事免。后为并州刺史,河东太守。”
董卓出身陇西平民子弟,少年任侠好勇,崛起于东汉后期的平定羌乱战争。挟羌胡以自重,驻兵河东以坐观黄河对岸的灵帝末年首都洛阳的变局。灵帝驾崩,董卓应大将军何进之召进京诛除阉宦,拥兵进京,趁十常侍之乱掌控大局。随后废汉少帝,立陈留王为帝。董卓自己升迁为太尉,领前将军事,加节传斧钺虎贲,更封郿侯。随后董卓被进封为相国,入朝不趋,剑履上殿。董母被封为池阳君,可以置令、丞。在当时军政大权一手掌握,汉献帝成为傀儡,朝堂之上无人能与其抗争,可谓权倾天下。
三英战吕布
董卓是一个出身于游侠儿的陇西军阀,深知军队和金钱的重要。他为了聚敛资财和凝聚军心,公然放纵军士闯进洛阳城中的贵戚富豪府邸,剽掳金帛财物,淫略妇女,使得洛阳城人人自危,贵戚官绅敢怒不敢言。董卓曾经派军队到阳城,看到当时阳城人参加二月社集会,于是纵兵斩杀集会男子,把妇女掳上战车,车辕上挂满人头,高歌回到洛阳,在城门口焚烧人头,妇女分给军士为婢妾。这些行为根本就是把在西北扫平羌乱时纵兵烧杀抢掠的那套做法在京畿重地再现,其肆无忌惮可见一斑。
中国古代最重视丧礼和祖先坟茔,董卓却在何太后下葬打开文陵时,取走了陵中的全部陪葬珍宝。大概也是这次的经历,董卓尝到了盗墓的甜头。等到韩馥袁绍等十余路人马自东方起兵讨伐,不得不挟持汉献帝和洛阳百万官民西迁长安时,董卓又派遣吕布挖掘历代帝陵和公卿坟冢,掠取其中的珍宝。这种明目张胆的派兵大规模盗掘本朝历代皇帝陵寝和公卿坟茔的行为,两千多年帝制历史中可谓空前绝后。一千多年后的1928年,北洋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遮人耳目秘密盗掘前清东陵,虽然被视为惊天大案,但比起董卓的公开大规模盗墓来,还是小巫见大巫了。
荚钱
抢劫和盗墓毕竟属于缺乏技术含量的敛财手段。高智商的罪犯更善于利用金融货币手段。董卓出身游侠儿,而两汉的游侠商贾从来就是善于铸造私钱劣钱牟取暴利的专家,汉代私铸劣钱相当猖獗,虽然政府屡次制定严苛刑罚惩治私铸轻钱劣钱,但却收效甚微。众多商贾游侠有的聚众开采铜矿铸钱,有的磨边剪凿官钱获取铜料,私钱劣钱通行郡国天下。武帝元狩年间,曾经赦免自首连坐盗铸金钱的罪人高达上百万人。可见私钱暴利之一斑。所以铸造小钱劣钱敛财,就成了董卓的当然选择。
董卓官铸劣钱,在铜材原料上另辟蹊径,他利用手里的不受限制的权力,收收拢洛阳和长安城中的铜人,钟虚,飞廉和铜马之类的大型铜像铜器作为铸钱原料。其中的铜人,就是秦始皇当年收六国之兵,为金人十二中的十个,每个重达二十四万汉斤(秦汉一斤约为市斤的一半)。董卓的官铸小钱,重约五分,即一两的二十分之一,大概只有五铢钱的四分之一。按一斤十六两,一汉斤铜约可铸小钱三百二十枚。十个金人二百四十万斤可以铸钱七亿六千八百万枚。尤其让民众无法接受的是董卓的官铸劣钱铸造粗糙,质量低劣,钱文模糊不清,给日常交易使用带来诸多不便,被时人贬称为无文钱。
金人十二
董卓通过熔炼铜人、钟虚、飞廉、铜马等大型铜像铜器,加上熔铸回笼的五铢钱,铸造了数以亿计的官铸无文小钱。如此巨量的无文小钱在很短时间内被发行流入洛阳长安等近畿地区,加上劣币驱逐良币,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每石谷米价格最高时涨到数十万钱,相当于是一车钱换一车谷米。致使小民百姓无法维持生计,纷纷破产,东汉自光武帝建武十六年恢复建立的五铢钱货币体系至此崩溃,与之相应的是自光武中兴传承近二百年的东汉王朝也就此走向了灭亡。
董卓这个粗鄙贪婪的汉末军阀,为了最大限度的攫取聚敛财富,公开纵兵杀人抢劫,挖坟掘墓,官铸劣钱,各种极端敛财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被董卓用劣钱摧毁的稳定五铢钱货币体系,经过汉末三国的三十年战乱,直到魏明帝时才又重新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