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远观史】北宋的上亿财政收入真的很多吗?

标签:
历史北宋财政明朝两税法 |
http://upload.17u.net/uploadpicbase/2008/10/08/ab/2008100810485423267.jpg
清明上河图
现在很多历史爱好者,一提到宋代,就会不由自主的奉上富足、繁华、经济发达,文化昌盛以及政治开明等等溢美之词。其中的富足繁华和经济发达的印象,我想很大程度是来自于对北宋每年过亿的财政收入的由衷感慨。
不敏在我的BLOG中和朋友们探讨过北宋的过亿岁入是怎么来的。这里想和朋友们分析一下这过亿岁入的实际价值和购买力,挤一挤其中的水分。
北宋财政物资漕运
这里首先需要厘清一下,北宋的上亿财政收入收到的到底是什么东西?很多网络历史爱好者就直接把宋仁宗皇佑元年的岁入数字126,251,964单位当做计量缗钱的贯了。然后有好事者按照十五税一的税收比例和一两金等于十两银/十贯钱推算出北宋当时的GDP 黄金价值,再用前些年2000多美元/盎司的金价,除以估算北宋人口,就得出了北宋人均GDP2280美元的惊人数字来。
但事实上,北宋的岁入数字是各种税物的总和,从单位上来说谷麦用石,绢布用疋(匹),金银丝绵用两,茶用斤,蒿草用围,柴薪用捆,炭用称,黄铁用斤。所以北宋的岁入数字单位绝不是贯或者缗,而是匹贯石两……这样的复合单位。以至道末年和天禧末年的岁入来看:
“岁收榖三千一百七十万七千馀石,钱四百六十五万六千馀贯,绢一百六十二万五千馀匹,絁、紬二十七万三千馀匹,布二十八万二千馀匹,丝线一百四十一万馀两,绵五百一十七万馀两,茶四十九万馀斤,刍茭三千馀万围,蒿二百六十八万馀围,薪二十八万馀束,炭五十三万馀秤,鹅翎、杂翎六十二万馀茎,箭簳八十九万馀只,黄铁三十万馀斤,此皆逾十万之数者,他物不复纪。天禧末所收:榖增一百七万五千馀石,钱增二百七十万八千馀贯,绢减一万馀匹,絁、紬减九万二千馀匹,丝线减五十万五千馀两,布增五万六千馀匹,绵减一百一十七万五千馀两,茶增一百一十七万八千馀斤,刍茭减一千一百万五十馀围,蒿减一百万馀围,炭减五十万四千馀秤,鹅翎、杂翎增一十二万九千馀茎,箭簳增四十七万馀只,黄铁增五万馀斤。又鞋八十一万六千馀量,麻皮三十九万七千馀斤,盐五十七万七千馀石,纸十二万三千馀幅,芦{艹廢}二十六万馀张”
http://file3.gucn.com/file/CurioPicfile/201004/Gucn_20100428136153215053Pic1.jpg
北宋铜钱
所以直接把仁宗时的上亿财政收入全部当做缗钱,实在是谬之千里。北宋的缗钱一贯,是770文的省贯,一两黄金折八千,一匹上等绢,折一千三百,牛皮一张折一千五百,一两丝绵不到二百,一石谷麦折不到三百,一围草不到二百。所以,一万财政单位的岁入,如果折合成缗钱,其实大约只有原先数字的60%。这样算来,皇佑元年的财政收入折成缗钱,约为7575.1万贯缗钱。
这个数字依旧很庞大,感觉上和清朝的8000万两白银的岁入接近。那么和其他朝代比较呢?明朝张居正改革后,名义上的岁入好像只有四五百万两白银。北宋的岁入真的很多吗?
http://pic1.xx007.cn/uploadfile/2015-3-6/2015369183820981.jpg
明朝银锭
古代社会,货币的购买力价值不同朝代以及丰年荒年相差甚远。但是正常年景的粮食需求还是差不多的,所以把不同朝代货币,折算成粮食,能够得到更直观的印象。北宋以粮价每石300文计算,7575.1万省贯(770文),折合19442.7宋石的粮食。宋石66.7公升,明石(市石)约100公升,合12968.3明石。
唐代杨炎实行两税法后,岁敛钱二千五十馀万缗、米四百万斛以供外,钱九百五十馀万缗、米千六百馀万斛以供京师。以贞元八年京师斗米37文为例,一贯钱买米2.5石计算,3000万贯钱可以折米7500万石。加上2000余万贯的稅米,唐德宗时的岁数折合10500多万唐石,唐石60公升,折合明石6300万石,约为宋代的一半。
http://i02.pic.sogou.com/16f6bc2535a0188f
唐德宗时实行两税法的宰相杨炎
明初岁入数字很乱,两税有洪武,弘治,万历三个年代的详细数字。但是不同时代的大明宝钞的价格相差千倍。后期岁入有各种籽粒银、金花银、各种项目折银、盐税、商税等等,单位不统一,钱钞价格难以统计。所以很难进行比较。这里只能用洪武年间的两税收入做一粗略评估:洪武二十六年,官民田总八百五十万七千余顷。夏税,米麦四百七十一万七千馀石,钱钞三万九千馀锭,绢二十八万八千馀匹;秋粮,米二千四百七十二万九千馀石,钱钞五千馀锭。 当时“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绢一疋,石有二斗;棉布一疋,一石;苎布一疋,七斗;棉花一斤,二斗。”,所以粗略计算,洪武二十六年两税收入约合3500多万明石。约为唐德宗时的一半多一点。宋朝峰值的1/4。
http://img4.cache.netease.com/2008/2014/3/22/201403221705464e4b0.jpg
大明宝钞
但是需要注意的这里的明朝数字是两税收入,只占岁入的一部分。对比一下北宋熙宁十年的两税:见催额五千二百一万一千二十九贯、石、匹、斤、两、领、团、条、角、竿。
夏税一千六百九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五贯、匹等: 内银三万一千九百四十两钱 三百八十五万二千八百一十七贯 斛斗三百四十三万五千七百八十五石 匹帛二百五十四万一千三百匹 丝绵五百八十四万四千八百六十一两 杂色(茶盐 蜜 麴 麸 面 椒 黄蜡 黄蘖 甘草 油子 菜子 蓝 纸 苎麻 楠木 柴 茆铁 地灰 红花 麻皮 鞋 板 瓦)百二十五万五千九百九十二斤、两、石、角、筒、秤、张、塌、条、檐、团、束、量、口。
秋税三千五百四万八千三百三十四贯、匹等: 内银二万八千一百九十七两 钱一百七十三万三千二贯 斛斗一千四百四十五万一千四百七十二石 匹帛一十三万一千二十三匹 绵五千四百九十五两 草一千六百七十五万四千八百四十四束 杂色(茶 盐 酥 蜜 青盐 麴 油 椒 漆 蜡 枣 苎麻 柿子 木板 瓦 麻皮 柴 炭 蒿 茅 茭 草 蒲席 铁 翎毛 竹 木 芦{艹廢} 鞋)一百九十四万四千三百一斤、两、石、口、根、束、领、茎、条、竿、只、檐、量。
粗略的以财政单位折合缗钱按6成折算,约为3120.7万贯,折合约8010宋石。合5342.5明石。需要注意的是,北宋收入5300多万明石的两税收入,纳税田地只有440万顷(治平年间),而明太祖时,850余万顷,两税收入才3500多万石。北宋的平均地亩两税负担约为明朝初年的3倍。
北宋冗兵冗官弊端
通过上面算不上严谨的比较,可以看出,北宋的财政岁入确实是远超晚唐和明朝。约为两朝的两倍甚至更多。但在这么高的岁入,是建立在比明朝高3倍的田赋水平上实现的,是建立在高额商税,盐税,禁榷专卖,和预买以及各种杂税加征的基础上实现的。而按缗钱高达7500万贯的岁入,却要养着125.9万禁军厢军,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