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观天象可省钱
(2010-11-12 13:42:53)
标签:
财经中国《华尔街日报》天象居民消费杂谈 |
何保胜
近几个月,我们的CPI(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屡创新高,9月份同比上涨达到3.6%,而一进入11月,媒体上都在预测10月CPI将在食品价格上涨的推动下再创新高(实际为4.4%)。而在美联储推行第二轮“定量宽松”政策的推波助澜下,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国内通胀压力将持续至明年上半年。
11月5日,美联储通过了第二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6000亿美元的钞票注入市场,于是,“热钱”从太平洋彼岸袭来。热钱一边在国际大宗商品市场上炒高了粮食价格,并传导进国内市场;一边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国内的楼市、股市,炒高房价、股价。那些只有工资收入而缺乏投资渠道的老百姓,就会发现“票子毛了,钱包瘪了”。“热钱”这词很形象,它一来就会让经济“烫手”,成为烫手山芋,真是吃也不是,扔也不是。
消息说,国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连续走高,中国开始进入一个缓慢上行的通货膨胀时代。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近日也说全年CPI或超3%,形势比想象严峻,食品等持续涨价是自然灾害和美元贬值等导致。央行的负责人又及时出来给我们打了一针镇静剂称:央行不会放任通胀形势加剧。
面对我们的物价大有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势,《华尔街日报》11月3日报道,世界银行高级中国经济学家高路易(LouIS Kuijs)称,对中国而言,3%-5%的通货膨胀率并不一定值得担忧,因为中国的通货膨胀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加薪和上调电价等必要调整所引起的。说实话,我怀疑他老人家是不是隔岸观火,站着说话不腰痛。
在物价上涨的压力下,网上有不少人就在“晒”省钱高招。比如买菜错开高峰时段会便宜;比如,天气好时菜价便宜,而大雨天或下雪天,由于运输困难,菜价将偏高,因此买菜前一天可“观天”——想不到“夜观天象”如今成了省钱法宝,这是老祖宗当年无论如何也想不到的;比如绕开高价菜,蒜价高的时候,就买些蒜薹;比如白领建立QQ群“团购”食品;甚至不少市民开始在自家的阳台或小院里种植蔬菜。
而有些网友更绝,他们说,下馆子点菜要“精打细算”:招牌菜比较贵绕开点;土豆丝最暴利也可以不要了;少点滋补汤,那东西是否滋补不晓得但价格很有“营养”……除了下馆子环节可以省钱,在烹制环节的技巧也被网友们广为“传颂”:炒着吃的改成烧汤,红烧的改为炒着吃,白萝卜买回来后费点事剥皮油炸做成圆子,当成荤菜吃。
也看到一些经济学家在媒体上跃跃欲试为大家出谋划策,据说是让人们手里的钱如何保值,张三说可以投资房地产,李四说可以关注A股,王五说可以买黄金,还有的说加息,等等,不一而足,我总觉得经济学家似乎不食人间烟火,不少人是在为菜价、米价、油价而操心,他却让我们买黄金之类的东西,这太像那个问没有饭吃的灾民“何不食肉糜”的晋惠帝了。
而老百姓无非是希望“涨”声不要太热烈,生活在没有“蒜你狠”“豆你玩”的现实环境中,别让那些无奈的“省钱攻略”降低生活质量,就心满意足了。至于建议我们买黄金之类的经济学家,就当他们是给我们演滑稽戏看吧——这个真省钱,不用门票就看得到的。
(媒体人)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