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健博
前几天看了一期湖南台的节目,大兵主持的《一呼百应》,节目内容是几位嘉宾轮番跟一百个对手比赛答题。这期嘉宾请来的是几个小孩子,按照节目录制的惯例,几个孩子应该都是从很多候选人中挑出来的,以保证节目质量。几个孩子果然本事了得,个个自信非凡,小嘴如机关枪般妙语连珠,连向来巧言善辩的大兵都几次被刁难地说不出话来。孩子们似乎已经习惯于将所有人的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并且非常享受,像演说家,像主持人,像导演,唯独不像孩子。
他们让我想起了在剧组遇到的小演员。《家有儿女》的巨大成功,让之后的很多剧目都把目光放到了孩子身上,似乎没有儿童演员的参与,戏就不称之为戏了。客观地说,儿童戏确实很具有观赏性,如果演员挑选得当,即使很普通的剧本也会因为增加了童真童趣而变得妙趣横生。于是,开机前热热闹闹地选小演员,成了很多剧组必备的科目。几次选小演员的场面都让我很感慨,来参选的孩子由几名家长陪同已经是司空见惯,孩子们通常都有过拍摄经验,毫无儿童的羞怯,面对导演和制片人,没几句话就盘起道来,恨不得跟导演称兄道弟,要不是年龄限制,简直就要一起抽烟喝酒打牌,完全是一副老手的做派。至于试镜更不在话下,随便给一场戏,能发挥得天马行空,导演不喊停能演一晚上,确实让人佩服他们的想象力。
家长们对于孩子的培养也是煞费苦心,为了能让孩子成名,从很小就开始进行培养,琴棋书画舞蹈歌舞,只要剧组需要,全都手到擒来,戏剧培训更是必不可缺。国话和中戏都会在假期开办短期的儿童演员训练班,尽管学费不菲,期期都是爆满,孩子是否能真正学到东西暂且不论,有了培训班的资历,在参与试镜时就多了一份筹码。为了孩子能够被选中,家长们的盘外招也是花样百出,送礼已经是司空见惯,甚至有家长曾经暗中对导演表示,只要能让孩子上戏,片酬可以全部送给导演。但好在儿童演员方面,剧组负责人还都算是有底线,对于家长的好意一般会婉拒,这并不是说导演和制片人有多公正,他们也是出于自己的饭碗考虑。你收了家长的好处,回头角色给人家安排不上,家长们可真敢跟你闹到底。这也是儿童演员的好处,我把你得罪了大不了孩子回去老老实实读书,不用像职业演员那么多顾虑。所以在这方面剧组还都比较收敛。当然,这些都是普通的小演员,如果是明星级的或者是家长背景深厚的,肯定用不着费这么多周折,要么是剧组高薪聘请,要么是投资人指定,试镜只不过是走个形式罢了。
如果孩子有幸被剧组选中,家长的后勤保障更加到位,很多家长干脆辞去工作,全职为孩子服务,一方面保证孩子的生活条件,另一方面也是保证孩子在剧组不受欺负,毕竟欺负小孩是一些剧组的“传统美德”,有家长在背后撑腰,说话也是更硬气一点。至于学习方面,剧组和家长还是相当重视,如果儿童演员较多,剧组甚至会专门聘请教师,给孩子们按时上文化课。有些家长也给孩子们雇了家庭教师,还会跟剧组在合同中写明,保证孩子回学校上课。有过那么多童星陨落的教训在前,大家都想明白了,演戏不能演一辈子,赚再多的钱,没有知识,终究会被社会淘汰。
望子成龙本无可厚非,很多孩子也表示喜欢拍戏,当然,丰富多彩的剧组生活肯定比枯燥的课本有意思,可是,且不说成名的机会微乎其微,就算真的成名,对孩子来说一定是一条光明大道吗?孩子们变得像大人一样世故,会失去太多的快乐。无论从孩子的成长还是社会的需求,让孩子更像孩子,才是上上之选。
(编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