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新华每日电讯草地周刊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21
  • 关注人气:4,31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我们对北京的爱

(2010-03-29 08:55:25)
标签:

天气

经济

沙尘暴

限行

西方世界

北京

张艺谋

奥运

环保

杂谈

    我们自然不必介意西方世界居高临下的指责,但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却是关起门来的头等大事

常江

    据说北京又沙尘暴了。这次不光中国北方,连上海、福建、台湾都未能幸免。我想起大学时上写作课,老师课前没有准备,布置作业的时候盯着窗外漫天黄沙,略一思索,说:干脆你们就写写这天气吧。那时的沙暴,对栖居在北京的人们而言,就像刮风下雨、打雷闪电一样寻常,若某一年初春未降沙尘,大家心里都空落落的,感觉少了些什么。后来张艺谋导演拍了《满城尽带黄金甲》,适逢若干年来最大一次降尘,人们便开始为这寻常的自然现象赋予诗意──原来灾难也可以很旖旎的。

    后来那位老师出了点意外,离开了我们,这是后话。但对于他的记忆,却无论如何都与北京这黄澄澄的天空分不开了,因为我无法忘记他隔着北大第一教学楼的玻璃盯着窗外时凝重、迷离的眼神。其实,我们深爱北京,爱的就是它饱受摧残的容颜。再后来,有了奥运,沙尘天气少了许多。据说在郊外种了许多树,迁走了不少工厂,还施行了私家车限行措施。那两年北京的气候好了许多,虽然蓝天仍少见,但至少没有狂风漫卷黄沙打得路人面颊生疼的场面了。那段日子,生活在北京,感觉兴奋而美好,因为身边的景致每天都在变化,在国家权力和市民私域之间出现了一些公共空间,广场和公园不再只有柏油路、纪念碑和金属围栏,而是多了树荫、长椅和供孩子们自由玩耍的沙地。单双号车辆限行虽然对数目庞大的公务车无约束力,却也极大缓解了市民的出行压力。网络红人宋鲁郑先生所强调的中国模式优于西方制度的精华,大抵也体现于此吧:当我们想要解决一个问题,真的可以迅速解决,而且干干净净、不拖泥带水。

    不过自然母亲似乎并不像北京市民这样有耐心。奥运结束之后的第二年春天,沙尘暴还是来了。这次不光笼罩北京,更席卷整个东亚。这真是令人光火。我们不是举全国之力治理了么?我们有了公园、绿地和防护林,我们用16天的时间向全世界展示了5000年的奇迹,我们张开怀抱将世界各国友朋拥入怀中,怎偏偏这沙尘暴要如此不知趣地跳出来作梗?今日朋友发来一网链,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若干年前刊出的一篇文,题为《沙尘暴:抵抗全球变暖的幕后英雄》。我这才如梦方醒:原来我辈都是不懂科学的,沙尘暴不是不速之客,而是贵客,西方国家用过量二氧化碳破坏北极冰层时,我们的沙尘暴在扮演着拯救人类的弥赛亚,这真是天大的误解。

    这个世界是由国家和政府主导的,谁要是指望哥本哈根大会这种作秀式的环保派对能够产生任何实质的成果,那才是真正的幼稚。美国的道德高调我是亲眼见识过的,在这国家里,超市疯狂使用塑料袋,公寓走廊里的灯则24小时长明,在洛杉矶这种国际化城市离开了汽车几乎寸步难行,而中国留学生(富二代除外)往往是生活最朴素、最节约的。不过看清了这一点又如何呢?顶着沙尘暴挤公车上班的是活生生的中国人,食用重金属超标鱼虾的也是活生生的中国人。我们自然不必介意西方世界居高临下的指责,但老百姓过得好不好却是关起门来的头等大事。既然我们的国家拥有更加优越和先进的社会制度,不如把与他国逞口舌之争的时间用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矛盾摆在那里,戳一戳很痛,但永远不戳就会变成癌症。就像,当人民币升值与否变成了一个国家主权而非社会经济问题时,升不升的意义也就不大了。

    我还是要强调,我不懂科学。我是学新闻出身,现在则在做电影,这与沙尘暴八竿子打不着。8年前我的学术启蒙恩师陈昌凤先生对我讲的一番话我永远记得:学传媒,以后做什么不重要,但一定要有悲天悯人之心。去年元宵节,央视一场大火,为何,反有人连连叫好?因为老百姓把它当成了一个“热闹”而非一个“事件”。普通人觉得公共事件与自己毫不相关,是一件很令人遗憾的事。这场沙尘暴也是如此。人们不再关心它为何会发生、应如何阻止其发生,反而举出似是而非的“科学证据”来为其辩护,哀莫大于心死,如果一切都显得合情合理,那么大学也再无必要教授知识与理性了。

    依旧回到前面的话题。生活在北京的人们热爱这座城市,热爱它饱经摧残的容颜,是因为这些人心中仍然存着无限的期冀,愿意用自己的双手将她变得更好。当听说新的地铁规划有可能拆掉南锣鼓巷,我的一位朋友真的在酒后失声痛哭。这种爱是GDP、国际地位和人民币升值问题所无法诠释的。但爱是相互的,不是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