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们在网上晒出了捐款的发票,秀给我们看的是真金白银的善意。那么,公众们也应该给他们开出另一张慈善的“发票”,上面写着:肯定和信任
易补生
甭管机打的还是手写的,发票都是个好东西。上交到单位财务处,可以报销;上交给家里“财政部长”,可以报账;实在没地儿上交,就自个儿留着吧,说不定到最后能汇成一本“局长日记”似的账簿。不过你可能不知道,发票不仅能与商业消费结成姻亲,还能攀上公益慈善这个远房亲戚。
本周“人气”,我们就来“八卦”一下捐款之后不忘晒发票的明星们。
西南地区旱情不减,数千万人饮水困难。一时间,“抗旱救灾”四个字开始像当初的“抗洪救灾”“抗震救灾”一样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3月22日,冯小刚夫妇、张国立夫妇、陈道明夫妇、林建岳和毛剑锋联合发起捐款倡议,并各自通过中国红十字会“送水”项目向旱灾地区捐款20万元,共计100万元。值得玩味的是,他们此次捐款也有发票,而且事后都贴到了网上,算是给诸多“围观”的网民一个交代了。
“颈项都伸得很长,仿佛许多鸭,被无形的手捏住了似的,向上提着。”在小说《药》中,鲁迅先生曾这样形容麻木的“看客”。在我们这个慈善文化尚不成熟的国家,公民意识越来越强的网民,有时也自嘲不得不将脖项“伸得很长”,或围观,或跟帖,或拍砖。
前一阵,影星章子怡没有公布汶川地震的捐款明细,看客们就像私家侦探一样开始四处搜集信息,然后曝出所谓的“诈捐门”。即便“国际章”声泪俱下,却有人仍觉不过瘾,恨不得下一道“全球封杀令”,让她永世不得翻身。或许是迫于诸位看客的“淫威”,或许吸取了前“章”之鉴,冯导等人捐完款第一时间就在网上大晒捐款“发票”。
我们不禁担心,自此以后,是否不管你捐了一毛还是一亿,“晒发票”都将成为中国式慈善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常说“中国人富而不贵”,这反映的是国人和西方社会对财富认识的差异。曾经有人给出这样的比喻:农村人刚吃上肉,城里人又已经开始吃素了。怎么理解呢?当中国有钱人还在疯狂“敛财”的时候,西方富人早已琢磨着如何“散财”了。正因为西方人秉持慈善家卡内基“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信条,才有了那么多亿万富翁“裸捐”全部财产。
渐渐地,国人在认识上算是“与时俱进”了;行动上,也算小跑着追上了时代潮流。但是,当我们好不容易培养出一批慈善意识正在觉醒的名人、富人时,我们却也不得不担心:如果总是被看客们逼得“凡捐必晒”,他们热衷慈善事业的热情是否会遭到重挫?
让人不可理解的是,原本应尊重个人喜好、可以低调为之的慈善行动,被迫搞得“地球人都知道”——这在看客们的话语体系里却叫做“接受社会监督”。可另一个问题却是:即便每个行善之人都来晒发票,看客们仍有办法让他们没那么舒服。
2008年汶川地震之后,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祥青以“唐山地震孤儿”的身份向灾区捐款1亿,看客们很欢乐——中国竟然还隐藏着我从未听过的富豪?赶紧人肉他!
同样在2008年,万科地产的王石先生第一时间为灾区捐赠出了200万元的善款,但看客们却很愤怒——万科年盈利近50亿元,区区200万哪儿够?抵制万科!更有好事者煞费苦心地制作了一张所谓的“捐款排行榜”,让人一时语噤。
此次,冯小刚在捐款之后谈及“捐款门”,曾为章子怡鸣不平:“如果她不捐钱,就不至于招这骂名。”这话虽不好听,却是大实话。向善之心是这个社会所必需的,行善之举更是国人应当保护的。但是,慈善之举如若总是“惹火上身”,谁还会坚持下去呢?如果原本有行善意愿的人都以这种明哲保身的态度来对待慈善,中国的慈善事业怎会不落后?
名人们在网上晒出了捐款的发票,秀给我们看的是真金白银的善意,言出必行,行则必果。那么,公众们是否也应该给他们开出另一张慈善的“发票”呢?这发票上应该写着:肯定和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