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牛奶要推广吗?
(2017-03-12 15:00:11)分类: 写在火塘边上 |
1,私藏白马的哥们
好些年前我在梅里雪山对面的飞来寺开客栈,有个香港人几乎每年都来住宿,住多几次我们成了哥们,问他每年来梅里干嘛?他说是去白马雪山,给我们看不同季节白马深山里的照片,真是美。“不要告诉人,”他说,“现在几乎没什么人去白马,如果很多人都知道,都去,可能把白马变得没有那么好了。”
2
今天灯不鲁姑的朋友圈发了一篇文,《Aprica挤奶时闻到了阿尔卑斯的春天》,我不知道微信的文章怎么引用到微博,如果你有兴趣,可以加“灯不鲁姑”的微信号去看。
我的重点在于看到下面有位读者评论,引发我感慨,先摘录该评论以及作者回复如下:
Goldding:
Aprica可能呼吸着美好的空气可能吃着香甜的牧草,但她是如何做到不停产奶的?她每年产下的小宝宝们又去了哪里?而她如果有一天无法产奶她的下场又会是如何?瑞士奶业为消费者绘画着一幅无比美好的图画,但其中背后的“非人道”究竟又有几个人能了解?
作者回复:
牧场参观时正好赶上一头母牛分娩,大家欢喜等待,生产很顺利,小牛健康可爱,有人问:公的母的?牧人答:公的。听到不禁心中一沉……但,您说的是人类整个奶牛养殖业和奶牛的恩怨,或者说人类和牛类的恩怨,不是瑞士奶业自身问题。牧民能提供优质牛奶就完成了工作,如果能同时尽量善待奶牛,就很可贵。
goldding:
您说得很对,这是全世界的问题。我只希望大家不要仅仅看到蓝天下悠哉悠哉的吃着牧草的奶牛们,也应该了解奶制品工业背后的血泪和残忍。90%的瑞士奶牛都被割角,希望aprica和她产的小母牛不是。奶制品不是我们的刚需甚至除了满足口腹之欲之外带给我们更多的是伤害,因此每一只辛苦工作的奶牛所遭受的种种也不是他们应该所得的。当我们的奶业不断强调奶制品的高质量的同时带来的也可能会是消费的增长和经济的收益。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同样适用于瑞士的奶牛们。
3,喝牛奶是伤害动物吗
我觉得goldding的评论说出了奶制品行业的对动物残忍的一面。但我认为这残忍是伴随过度消费和过份追求经济收益扩大化而来。简言之,就是当有人"贪"时,真正的伤害就来了。
我在香格里拉喝的牛奶是一户草原人家的,他家只有两头牛轮流产奶,每年只在五月到十一月可以有奶。这些牛奶除了供应他们自家的酥油和几个长辈以及孙辈吃一点鲜奶,还能剩余不多的一些出来卖。他家每年母牛怀胎生出的小牛的确不能都留下,这不单是因为人要“抢”奶喝,还因为有些小牛天生缺陷或体弱所以不能留下,即使母牛有充沛的奶,在高原冷酷的自然环境中也只有天生条件最好的小牛才会存活成长。当然,我这样说并非肯定人在适度的前提下取牛奶就是善行,人的取奶行为是一种人为干涉,从牛的角度而言,可以说对她们有帮助;也可以说它非顺其自然,所以未必是好。但我个人赞成反对过度消费的主张,诚然“没有买卖就没有伤害”,但人不可能不吃不喝的存在,只是说如果尽量做到不去索求超过自然需要的物质那样更好(虽然在目前的消费时代,让人满足于基本生存的一箪食一瓢饮简直是对圣人的要求)。
4
其实上述讨论引发一个问题:好牛奶,以及各种真好的事物,扩展到如我哥们所爱的白马雪山,要推广吗?
在完全理性与充满智慧的社会里,推广好牛奶是好事情,让需要它的人们有知道和接触它甚至享用它的渠道,当然好;由此而带动经济,让奶农有喜欢且能够不太费力实现的养家糊口方式,当然好;让奶牛进入人类社会的循环系统虽然很可能不出于牛们自愿,但舒适而被重视地进入总比不舒适而且被虐待要好。另一方面,并非真正需要的那些人不会因广告胡乱买牛奶,不会因为想要消费所以消费,不会因为这些需求而造成浪费。
但在非充分理性的环境下,我倒觉得,好东西不推广比较好。虽然——我自己也做不到,不单我自己靠卖东西养家活口,卖东西本身就是推广;另外,就算买到什么好东西,我也常常忍不住到处说给亲朋好友。不过做不到不意味着我们不知道什么样更好,这也许算是存有善念的一丝牵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