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港式西多士做法飞砂走奶典故美食 |
分类: 风景厨房 |
Kin兄看到上一篇《咖啡记》,发了短信来跟我说:“哈哈,斋啡香港道地叫法系飞砂走奶哦!奶茶咖啡两沟就叫鸳鸯……”。
奶茶+咖啡叫鸳鸯我知,但飞砂走奶?
于是去信求教。方得知其中典故:
原来,飞砂走奶是七八十年代香港工业兴盛时,劳工阶层3点3下午茶时间多在厂厦间茶啡档点斋啡的叫法。随住工厂北移,这类茶啡档亦已式微,现在已很少听到有人在茶餐厅叫咖啡飞砂走奶,基本叫斋啡,又或少糖少奶这样。
说起这个,Kin联想到了更多有趣的称谓,他说:其实香港茶餐厅文化几得意,多士分油多、鲜油多、奶油多、奶酱多、占多、西多……有个台湾人第一次去香港,在茶餐厅见到香港人用刀叉吃餐蛋公仔面感觉很震撼,感叹香港中西文化的融合。
多士,Toast的港式音译,即是长方型吐司面包。那油多、占多又是些什么呢?
油多是多士涂上牛油,鲜油多是多士(二块烘干方包)中间夹整块牛油,奶酱多是多士中间涂牛奶和花生酱,占多就是多士间涂果占(即是果酱),西多即是法兰西多士。
Kin滔滔不绝地说起法兰西多士——西多:“二块面包用鸡蛋油炸,中间搽花生酱,然后客人自己涂蜜糖,用刀叉吃……味道很好!”我不禁笑起来,在我还没吃早饭的时候说这个,不是害人嘛。
对于Kin来说,去茶餐厅多年来已经变成他生活的一部分、精神的一分寄托。新一代的香港后生则更可能把快餐店当成生活的必备品。如果说巴黎人更多地把时间泡在咖啡馆里、纽约客却可能更多地光临汉堡店和酒吧,时代与环境造成的生活节奏和价值取向不同,去的地方自然不一样。
聊完多士,我真的想吃西多士了。以前一直用一种简单版做法,这次专门试了一种比较难的,但口感和样子也比较好的方法。
~~~~~~~~~~~~~~完美版港式西多士做法~~~~~~~~~~~~~~
原料:
方包,鸡蛋,黄油,花生酱,红薯淀粉,玉米淀粉,炼乳(蜂蜜更好,但我家的蜂蜜太稠厚,没法浇在上面)
做法:
1,方包切片,约食指厚度,放入烤箱170°低温慢烘至面包略微硬,最好不要变色
2,取出方包,切去四边,烘烤过的面包边很好吃,不要浪费直接吃掉好啦;涂花生酱,两片夹起来
3,红薯淀粉、玉米淀粉加水搅匀,蛋打散搅匀,淀粉水和蛋浆倒在一起混匀,过筛
4,面包浸入蛋粉浆,每面两分钟
5,平底锅热锅,放入黄油,中小火,油热后放入浸饱蛋液的面包,煎至两面金黄,趁热淋上蜂蜜或炼乳,起锅盛碟
Tips:
a,如果没有烤箱,就用买回来放了一两天的面包,总之要面包比较硬身为好;另外,切方包要用有粗锯齿的面包刀,但切烤过的面包片四边时用无锯齿的刀(如一般菜刀)更容易切
b,鸡蛋:红薯粉:玉米粉:面包的比例是1个蛋:0.5汤匙红薯粉:0.25汤匙玉米粉:1片面包
c,省略淀粉,只用蛋浆也可以,但面包煎出来口感偏软、造型也比较容易塌下去
d,蛋不能省,我这次做的是两个蛋做了四片面包,蛋浆就不足够包住面包,色香味都欠了几分
~~~~~~~~~~~~~~简略版法兰西多士做法~~~~~~~~~~~~~~
原料:
方包,鸡蛋,黄油,花生酱,蜂蜜
做法:
1,方包切厚片(大约比拇指宽度还厚些)直接去掉边皮
2,蛋打散成蛋浆
3,只要一片面包浸泡在蛋液中,两面浸
4,平底锅热锅放黄油,中小火煎
5,煎好的面包片直接盛碟,伴刀叉、花生酱、蜜糖上桌,食用者自己涂抹即可
Tips:
a,想要做成软心西多士的话,在蛋浆里面加入等量牛奶,浸泡时让面包吸饱牛奶蛋浆,煎时小火慢煎,出来的西多士外硬而心软,奶香浓郁
b,简略版做法中每次只做一片面包,免去了夹心的麻烦,煎时翻动也更为容易
~~~~~~~~~~~~~~附上几张完美版港式西多士做法图,不过成品不完美哈,将就将就~~~~~~~~~~~~~
原料
准备工作
面包涂花生酱夹起,两面浸蛋粉浆
热锅放黄油,下面包,中小火煎
两面煎好,加炼乳,上碟
下面不用看了,那就是一个风卷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