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靠高素质的教师

(2011-03-24 11:34:5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师培养与管理

      2009年10月31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逝世。钱老生留给下的“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的“钱学森之问”引发了人们的深刻思考。伴随“钱学森之问”被高调关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问题引起中国教育界的热议。讨论范围,不但包括大学,也包括中小学。《人民教育》2011年3-4期发表了一篇名为《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文章,这篇文章对在中学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论述。
  “传授知识不是目的,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启迪智慧和掌握方法才是培养目的。知识的掌握需要很大的智力成本和时间成本,过度传授知识会严重降低培养效率,付出沉重的智力代价。”(《人民教育》2011年3-4期《努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这句话给了我们很大的震撼,使我们产生了共鸣。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确实是个大问题,而现在的以知识灌输为手段的授课方式确实不利于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很多人在寻找原因。有的认为是应试教育,有人认为是文化传统,这些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们认为教师个人文化素养偏低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培养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启迪智慧和掌握方法”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去探究,去思考,而这样做会出现种种老师意象不到的结论,有些结论老师无力做出对错评价,于是便会出现老师应付不了的局面,这是老师便会感到尴尬。直接传授知识的教学法则不然,老师讲,学生听,学生忙着接受、理解、消化知识,没时间思考创新,这样即使有个别学生提问,问题也不会太出圈,一切尽在掌握中,老师会有一种应付自如的轻松,而且感觉特有尊严,特有成功感和自豪感。因此,有的老师甚至在潜意识里漠视甚至压制有独立思考习惯的学生,认为他们是给自己找茬让自己难堪。
  所以,在中学阶段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必须提高老师的素养,包括教育理论素养和学科文化素养。
  提高教育理论素养可以让老师有一颗宽容之心,有一颗爱生之心,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使老师按照教育规律施教。在中学教学中大行其道的题海战术就是违背教育规律的方法。题海战术只注重题的量,大量的宝贵时间用在了做题上,一致学生没有时间对自己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深入探究,这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非常有害。为了让拔尖创新人才脱颖而出,我们要坚决抛弃题海战术,让学生有更多的自由发展空间。
  提高老师的学科文化素养可以增强老师答疑解惑的能力,这样老师就不怕学生提问题了,相反,老师会积极主动地鼓励学生提问题,因为这样老师可以在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获得成功的喜悦,获得学生敬佩的目光,获得学生由衷的崇敬。而且会因此而产生职业幸福感。老师欢迎学生提问题鼓励学生提问题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支持诚然重要,但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更不可忽视,因为教育问题最终要靠教师。因此,提高教师素养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不可忽视的方面。


         (作者:刘鲲鹏 刘玉真/山东省定陶县第一中学)

(编辑   王慧)

欢迎登陆《校长》杂志全球官网http://www.xiaozhangchina.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