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管理的一点理性思考
(2011-03-25 11:43:36)
标签:
教育 |
分类: 学校管理 |
当然,作为管理者,不管是体制内的还是体制外的,往往身负各种重压,也都在努力期待用科学合理的方式,尽量让学校获得更大发展,努力满足更多教师的需求。其实,面对上级,他们也是被管理者。从另一个角度,面对的班级,他们何尝不是管理者?
一般说来,不愿意被人管理的人,常常具有对权威的反抗性,而这种反抗性常常来自于其过去被压抑的经历。尊重这样的教师,是对他们过去被压抑的一种正面补偿、一种反抗性的升华。这样说来,恰恰这样的教师是让人心安的,他心中所想就写在脸上,远胜于那些深谙官场之道,把对上级无条件、无是非判断的服从作为自己升迁资本的人。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打破万马齐喑、当权者一言堂的局面,追求民主、平等、个性,鼓励每一个人发出的声音,推动社会的进步,对于管理者而言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其实,不论是管理还是被管理,都需要一种人格品位。现在的学校管理,一味忙着研究如何管理别人,却唯独忽视了被管理的学问。追寻这种状况的成因,管理学的历史土壤——封建文化,就会被从尘埃积淀的历史中找到症结。但历史以无从归因,需要的是我们在现实中不断更新认识,改变自我。
不管怎样,每一个人,要在职场获得尊重与影响,不仅仅要对下级管理得成功,还要成功地被上级管理。实际上,若是能够明白这一点,也许才能够真正明白管理的本质:不仅仅是行政命令,不仅仅是过程监控,靠的是管理与被管理双方人格魅力的吸引,操行、人品、学问、经验……只有那些真正过得硬的素质,才能让别人诚服,并彼此带动,实现发自内心的遵从与尊重。
一个人,将管理与被管理统一起来,或许才能达成哲学层面上的成熟。
有志于从事教育管理的同道们,修炼吧!
(作者:陈明/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编辑
欢迎登陆《校长》杂志全球官网http://www.xiaozhangchina.com/
前一篇: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靠高素质的教师
后一篇:校长杂志社诚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