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营养师Steven李珈贤
营养师Steven李珈贤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713
  • 关注人气:20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打怪能手——负离子

(2017-03-06 16:24:21)
标签:

空氣淨化

負離子

健康

1,负离子是什么

负离子的发现

   十九世纪末,德国科学家Elster,有次与夫人吵架,非常生气,为了调整情绪,他到了离家不远的瀑布边,发现情绪很快平复,觉得好奇怪,平时也有生这么大的气,但是不会这么快的消,是不是有什么特别的物质使他不生气呢?他立马去实验室搬来检测仪器,发现瀑布边有种物质特别高。此后,他不断的研究这种特殊物质,他认为负离子不仅使人平静,还对人体健康有益。

从盘古开天起空气负氧离子即存在于天地间,由于负离子实在太细微,肉眼无法观测的到,普通仪器也无法检测到。但是人们可以用身体感受得到,如:今天空气特别清新、舒服,今天空气不好,头晕晕的、身体到处酸痛等等,人们是可以感受到空气离子的变化,所以,古人用阴阳二气这个概念来诠释负离子与正离子。

   中国古代记载,两千五百年前,老子曰:“天食人以炁,从鼻入;地食人以五味,从口入”,“炁”即是负氧离子。一千多年前,中医学家认为:后天之气来自水谷与自然清气,水谷,即食物,自然清气就是大自然中清新的空气,即负氧离子。但是,中国先人是主观感受与判断,而西方人是用科学仪器真实捕捉到具体物质,差别在此。

   从科学角度,负离子确实是德国科学家Elster为人类首次发现。

 

2,自然界中负离子的产生

   空气中由无数分子组成,由于自然界的宇宙射线,紫外线,土壤和空气放射线的影响,有些空气分子就释放出电子,在通常的大气压下,被释放出的电子很快又和空气中的中性分子结合,而成为负离子,或称为阴离子。

  

自然界空气负离子产生有三大机制:

大气受紫外线、宇宙射线、放射性物质、雷雨风暴等因素的影响发生电离而产生负离子。

  瀑布冲击、水中波浪翻卷、暴雨倾落等自然过程中水在重力作用下,高速撞击,水分子裂解而产生负离子。

  森林的树木,叶枝尖端放电及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形成的光电效应,使空气电离而产生负离子。

 

3,负离子的好处

负离子使血液保持清爽,净化血液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说“血液酸化就会生病”的说法,我们的血液要经常保持弱碱性才算是健康的。当体内吸收蛋白质时,会形成乳酸等酸性物质,这些酸性物质无法排泄而残留在体内时,强力的酸度就会侵蚀内脏或其他组织。人类的血液是由55%的血浆(体液成分)和45%的血球(细胞成分)构成的,血浆中的90%是水分,剩下的10%是蛋白质,脂质,糖类,矿物质及酵素等。细胞成分包括红血球、白血球、血小板三种。血液顺畅流动,就能够维持健康的血液状态,血液酸性化时会变得粘稠,流通不顺畅,反之弱碱性化时可以清爽地流动。血液的正负离子平衡瓦解,正离子浓度较高时血液偏酸性,血液循环不良,而负离子浓度较高时,钠离子和钙离子的量增加,钾离子减少,酸性化的血液会变成弱碱性。血液变成健康的弱碱性,当钠离子由细胞内朝血液中移动时,存积在细胞内多余的水分也会一并被吸出,对心脏,肾脏、过敏性浮肿都具有改善的效果。因此血中胆固醇过高,而血液浓稠的人就要改善生活习惯,积极吸收负离子。

 

负离子能够使细胞活化

构成人体600兆个细胞的离子平衡,矿物质也拥有正常的平衡。细胞因为调整平衡而活化,能够使免疫功能激活,提高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自愈力,改善各种疾病。得到负离子活化后的细胞内的钠离子钙离子会向血中移动,而钾离子会朝细胞内移动,这时就能够中和血液中的老旧废物或酸毒,乳酸,酮体等酸性物质,调整矿物质平衡,使得全身维持弱碱性的健康体魄。

 

4,体内负离子的减少对人体的伤害

空气中的离子也就是空气离子,会因气象条件的不同而实时改变,尤其是寒冷前夕,低气压等通过时会造成正离子增加,由于这样的影响会使人体的负离子减少正离子增加,于是形成神经痛气喘,脑中风的发生率提高这些都是有医学报告根据的。人体是由无数细胞形成的,每一个细胞都被细胞膜包覆起来,细胞膜具有各种重要的功能,其中一项就是将营养吸收至细胞内,同时将老旧废物排出,如果细胞内的负离子少正离子增多,那吸收营养和排出废物的功能就会不顺畅,这就是新陈代谢不良,以至全身的生理机能衰退,于是会产生各种疾病。

更具体地说,首先营养就不能充分吸收,老旧废物的排出不良会造成血液的酸性化,这么一来,对抗各种感染症的抵抗力减弱,而且因神经的营养补给不足,所以支配内脏的自律神经功能也会失调,因此,除高血压,动脉硬化,脑中风、心脏病、癌症的成人病之外,还会出现其他如贫血、过敏性疾病,虚弱体质,更年期障碍,肩膀酸痛、腰痛、风湿神经痛、头痛,甚至习惯性便秘、胃肠病、肝病、肾脏病,自律神经失调等,失眠症,也会导致美容障碍,比如皮肤干燥,斑点、小皱纹等。体内的负离子减少会引起这么多的疾病,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这也是为什么身体状况不好,容易生病,甚至久病不愈,其实这些都是因为身体内的离子分布失衡了,也就是负离子不足正离子增多所造成的。

 

5,负离子都存在于何处

一般来说,自然界的空气中同时带有正离子与负离子。但在瀑布或河流湍急处,或溪流与山谷间,由于水流落差较大或彼此激烈冲撞之故,空气中的微细水滴因而分裂,颗粒比较大的水珠拉力较强,形成阳极,带有正电,而周围细小的水分子被拉走了电子,成为阴极,带有负电。这些负离子会吸纳空气中的尘埃、恶臭等细小的污染物,附著在岩石、树木上,或是融入潭水中,因而达到净化空气的作用,这种大自然本身的自净作用,就称为‘莱纳德效应’。空气中若带有负离子含量较多的水分子,会让生物感到舒适愉快,所以在日本一般的称呼中,会将正离子称为‘疲劳因子’,负离子称为‘舒适因子’、‘元气因子’,也有人称负离子是‘空气清道夫’,而如果应用在人体,就成为‘空气维他命’了。

   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充斥著离子,大气中的离子很容易受到地球内部与外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例如:从地壳中释放出来的放射性物质,以及来自大气层外宇宙放射线、紫外线,甚至打雷时所释放出来的电等,进一步影响离子的电荷,对于负离子的多寡与具有一定的影响性。以下我们针对几个自然界常见负离子生成的场所与状况,做一简单的介绍。

深林:植物的叶绿体,经由太阳能,由叶绿素释放出电子,取得这个能量之后,制造出甘三磷酸(ATP)。由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其他营养素外,送入叶子和果实中,而这种水分或矿物质的移动,就会产生电子。叶子释放出水分和芬多精等成分的同时,也释放出电子,因此深林中存在着许多负离子。

瀑布:在瀑布,溪谷等充满流动水的地区,水分子经常容易和岩石产生激烈的碰撞而破碎、分散,使水粒子周围的空气带有电,分散的水粒子中有电子飞入,而且水流量愈大,电子的流动情况也愈多,当然负离子的数量也就愈多。

辐射物质:自然界地表所含有的辐射物质,同样也能成为负离子的发生源,例如:各种物质所辐射出来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χ射线,会以附加或失去电子的现象将电子释放到空气中,激发空气中的分子形成带有负电的负离子。辐射会产生电离作用、聚合作用、高分子分解作用等辐射伤害。对生物而言,一旦遇到辐射,细胞就会遭到破坏,可能会产生突变;相反的,也可利用其特性破坏癌细胞,用以治疗癌症。

:雷是带电的云所产生的放电现象;当云和地上的电压差达到大约一亿伏特时,就会发生‘打雷’现象,其所产生的电流高达四十万安倍之多,可以轻易激发周围空气中的分子,形成负离子;这就是我们往往感觉打雷、下雨过后,空气特别清新,景物也变得更明朗的原因之一。

 

6,不能永远置身于深林及瀑布下,该如何是好呢

选择可以随身携带的空气净化器——爱塔梅尔AirTamer

通过碳纤维电刷系统,每次向空气中释放200万个有益健康的负离子。在头部周围一米范围内,营造更洁净、更健康的空气圈。国际独立检测机构Intertek确认了爱塔梅尔AirTamer的空气清洁效果。

http://s16/mw690/001PBqcDzy79ibrlUD5ff&690

 

7,竟还能对抗现在日益严重的大敌——雾霾

爱塔梅尔AirTamer,高效净化性能,可去除0.02μm的颗粒物

粒子状去除率

粉尘100%、花粉100%、病毒99%、PM2.5 98%、细菌90%、霉菌94%及有毒烟雾和异味,有机碳氢化合物。

 http://s8/mw690/001PBqcDzy79ibsrU11a7&690

8,解读PM2.5

PM2.5指的是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可悬浮于空气中的固态和液态的微粒)。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由细颗粒物造成的灰霾天气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甚至要比沙尘暴更大。

粒径10微米以上的颗粒物,会被挡在人的鼻子外面;粒径在2.5 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能够进入上呼吸道,但部分可通过痰液等排出体外,另外也会被鼻腔内部的绒毛阻挡,对人体健康危害相对较小;而粒径在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直径不足人类头发丝的1/20大小,不易被阻挡。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9,雾霾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每个人每天平均要吸入约1万升的空气,进入肺泡的微尘可迅速被吸收、不经过肝脏解毒直接进入血液循环分布到全身;其次,会损害血红蛋白输送氧的能力,丧失血液。对贫血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病人来说,可能产生严重后果。例如可以加重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引起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冠状动脉等心脏疾病。总之这些颗粒还可以通过支气管和肺泡进入血液,其中的有害气体、重金属等溶解在血液中,对人体健康的伤害更大。人体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对PM2.5没有任何过滤、阻拦能力,而 PM2.5对人类健康的危害却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逐步暴露出其恐怖的一面。

  引发呼吸道阻塞或炎症

 研究显示,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75%在肺泡内沉积。我们可以想象,眼睛里进了沙子,眼睛会发炎。呼吸系统的深处,也是一个敏感的环境,细颗粒物作为异物长期停留在呼吸系统内,同样会让呼吸系统发炎。

  致病病毒搭“顺风车”入体内致癌

流行病学的调查发现,城市大气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与居民肺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相关。多环芳烃进入人体的过程中,细颗粒物扮演了“顺风车”的角色,大气中的大多数多环芳烃吸附在颗粒物的表面,尤其是粒径在5毫米以下的颗粒物上,大颗粒物上的多环芳烃很少。也就是说,空气中细颗粒物越多,我们接触致癌物——多环芳烃的机会就越多。

  影响胎儿发育造成缺陷

还有一些发现,让人更加担忧。近年的一些报告显示,人类的生殖能力正在明显下降,环境污染被认为是罪魁祸首。来自波希米亚北部的一项调查,对接触高浓度 PM2.5的孕妇进行了研究,发现高浓度的细颗粒物污染可能会影响胚胎的发育。更多的研究发现,大气颗粒物质的浓度与围产儿、新生儿死亡率的上升,低出生体重、宫内发育迟缓(IURG),以及先天功能缺陷具有相关性。

  对人体寿命的影响

  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显示,即使在监控标准最严格的欧洲,38万6000人每年还是会在PM2.5的阴霾下致之死地,而且欧盟国家人均期望寿命也因此减少8.6个月。

  引起的疾病

  颗粒物引起的三类疾病值得重视:传染病:包括流感、肺结核和肺炎等;过敏:包括由自然过敏源引起的哮喘和肺泡炎;肺癌等。大部分的健康影响被认为是小粒径部分 PM2.5 而不是大粒径部分所造成的。危害程度主要取决于其成分、浓度和粒径。

  如果空气中PM2.5的浓度长期高于10微克/立方米,死亡风险就开始上升。浓度每增加10微克/立方米,总的死亡风险就上升4%,得心肺疾病的死亡风险上升6%,得肺癌的死亡风险上升8%。

 

在日益恶劣的环境中,充分利用打怪能手——负离子

为自己跟家人创造那一米纯净空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