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首个楼市调控新政在一片沸扬声中终于落地。“9050”新规主要分为两点:其中一条主要为限制高价地完善土地供应结构,原则上采取“限地价、竞配建保障房”或“限地价、竞保障房资金”的方式出让;另外一条主要为增加刚需房源供应,在出让时原则上均需明确90平方米以下房屋建筑面积比例,全市90平方米以下商品住房占全部商品住房比例不得小于50%。这两只手的同时抓起,是否意味着一场“刚需保卫战”已经打响?
对于房地产市场来说,南京的楼市“9050”政策并非新鲜事物,类似的调控举措在过去或国内其他城市都有过落地。事实上,南京楼市的“9050”新政早有踪迹可寻。2008年12月,南京便率先放开“9070”,由原来的“严格控制”改为“鼓励提倡”,并规定在规划部门审批方案时不做刚性控制,可酌情放宽套型比例。在去年底由南京市委办公厅发布的《南京市2014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讨论稿)》,要求相关部门在土地出让条件中,需明确90平方米以内的普通商品住房占新建住房总面积的50%以上,这被认为是”9050”政策将作为一项民生政策出台的明确信号。尽管如此,这次南京市的“9050”政策提出后,仍有业内专家指出政策能否达到预期的关键还是是要看执行力度。
在业内人士看来,南京“9050”新政的确对刚需购房者是个利好消息。“9050”政策有助于缓解中小户型供应紧张和稳定整个楼市,自然也会对刚需房源“房荒”也有一定的缓解;而且新政不算太严厉,执行难度不大,地价越来越高也倒逼开发商做功能更集约的中小套型。政府不捂地,更透明,也是有利于地价稳定。
根据市场机构的统计显示,在2013年90平方米以内的户型供应占比只有两成多。对比之下,仅2014年1月全市成交住宅房源里100平方米以下房源比例达到45.55%,刚需之渴可见一斑。但限地价是否能对房价上涨有平抑作用,开发商们有自己的疑虑。有开发商以北京为例,说明新的出让方式很难真正降低拿地成本,加上对新的“9050”政策如何实际执行尚不明确,对于政策执行的可行性和影响他们仍然存怀疑。
南京房产新规出台是否会引发刚需房市场的保卫战争?这个问题还有待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