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淡市做加法,是否用力过猛?

(2011-12-14 08:47:37)
标签:

杂谈

当今的市场,价格当道,网上各大BBS里,业主购房群里,提到降价者无不激情飞扬。似乎唯有降价是对的,该降也必须降。开发商自然看懂了这些,他们会选择将一部分的利润砍掉。同时从源头上“节流”,压缩成本,从产品、从营销多个角度做做减法,让掉的利润也会回来一大部分。而也有企业“执迷不悟”,淡市下仍然给产品做加法,是为增加产品价值?还是只为博个眼球?

加法和减法在战术和战略层面上的调整都十分明显。但绝不是一味地做加法或者做减法。有时候,大战略上是做加法,但是结构上或许需要做减法。淡市之下,来看房企如何做“加减法”!

淡市下的大多数:用压缩的成本让利

淡市之下,最常规的做减法法则就是,在发展战略上,多数开发商选择做减法。具体表现在房企的扩张速度明显放缓,无论是土地储备、新的开工速度,还是对于年度的预算都采取较为保守和稳妥的方式,绝不盲目跟进。

而在具体产品上,减法被大多数房企采用。面对恶劣的市道,面对此起彼伏的降价促销潮,更多企业选择了随行就市,通过挤压可能的利润空间参与应战。那些降价的楼盘就真的没得赚了吗?他们有得赚,赚的少了而已。所以说,做减法是当前很多项目的一个主流。

从产品的设计源头上想办法,然后再在用材用料、部品配置等上面谋求“成本瘦身”,努力挤压可能的成本空间。只有这样,未来面市价格似乎才有了足够可能的让利空间。

淡市之道:价格做减法,价值做加法

但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做减法,很多项目因此做起了加法。同样的价格,他们希望通过价值的增加送给买房人实实在在的利益。

有这样一个公式来描述客户买产品的性价比,性价比等于客户得到的价值比产品的价格。开发商的投入决定产品的价值,最终反应在产品的价格上。做减法的人会通过成本节约而导致产品的价值减少,但是这个产品的性价比没有变化。对于买房人来说产品的表价下降了,但价值也相应减少了。买房人所得到的产品性价比并没有多少变化。但还是有很多开发商通过不断地增加分子,给自己的产品做起了加法,价格同时又能保持不变或者下调的,这样,买房人才得到了真正的实惠,产品的性价比也得以最大化。

淡市之下,高科新城们是否用力过猛?

当前市场下,做减法的远远比那些做加法的要讨巧。买房人和媒体们在市场大氛围下陷入一种集体的不理性。所有挑剔的眼光都唯价格是论,凡是降价的都欢迎,凡是按兵不动的都一律批判。很多做加法的项目也因此被忽略掉了。其实,很多有理想的企业,在不着急资金的情况下,他一定会选择做加法。于己,这是提升企业内功,同时打造产品品质,提升企业知名度的大时机;于人,则是网络市场上真正买房人的最好手段。那些优质的客户们也一定是注重居住品质,希望买到实实在在的好产品的。

 

最近参观了江苏本土的两家房企,高科荣域和新城香溢紫郡。淡市之下,他们仍然执拗于做加法的做法。此举,也引发了行业的颇多争议。从高科荣域“金陵第一门”的打造,到全干挂石材运用,5米高的水帘瀑布6座,顶层玻璃封闭防雨设计。那个铜制的古色古香的大门更是让人对其印象深刻,笔者不禁感叹,高科的确做了很多不计成本的事情来。再到新城在江北首发精装修成品房,法式园林的打造。似乎有点不合时宜。业内人士不少表示质疑,这样的市道,如此向产品里砸钱,市场会不会买账?能否给客户认同产品溢价? 一切有待市场检验。

淡市之下,那些愿意做加法的开发商把品质当作理想,他们的目光似乎更加长远。当然那些做品质加法、价格减法的开发商是买房人求之不得的。买房人应该理性判断,不怕买贵,就怕买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