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闲读梧桐——旧作兼祭城殇

(2011-03-17 00:38:03)
标签:

杂谈

题记:这篇散文是我在大学时期写的,曾经被《雨花》等刊发表,后入选《青年文摘》1994年10月号刊首【每月欣赏】。今天,在南京全城“梧桐祭”的日子,翻出旧作,算是一份缅怀,一份冥思。

梧桐不是一棵树,它是是古城永远的风景线,是这个城市的精神图腾、历史文脉,它承载了南京人太多的爱。我们的呼吁终于引发了高层的警醒,但愿这些活的文物能完整的保留下来。此文也献给那些为这个城市每一片绿而奔走呼号的朋友。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它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
    
外祖父是地方上一个知名的学校校长,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他辛苦栽培的学生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在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天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落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PS:我尝试在百度里搜索《闲读梧桐》找到相关网页约17400条,文章大多被各种美文欣赏、教材、高中语文试题等选用。不过,大多数把作者名字省略了。更叫人忍俊不禁的是,其中不少还被署名“余秋雨”,呵呵,这么稚嫩的文章,估计余大师也不看不上的,一定是好事者张冠李戴,然后就以讹传讹了!)   
http://s3/middle/640cce3fh9e9c2f032112&690
感谢标点说房资深记者王庆童鞋辛苦拍摄制作的梧桐砍伐前后对比图片。
http://s7/middle/640cce3fh9e9c309c95f6&690
这是我前年在紫金山的体院,深秋梧桐

 

更多关于南京梧桐的话题,请关注本人微博:http://t.sina.com.cn/mymblog.php?page=2


南京难道注定要再一次成为“屠城”?这一次,不是改朝换代 ,不是外倭入侵,这是和平年代的当权者的宰杀!我的市长大人,求你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吧!千万不要留下千古骂名!!看看这新旧图片的对比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