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极寒时节联合拿地成风潮?

(2010-10-28 08:50:54)
标签:

杂谈

昨天,大萝卜发文分析楼市寒流来袭,各大地产公司过冬百态面面观。而南京前天的土地市场似乎也有了点寒意。5幅挂牌出让的地块,其中4块低价成交,1块溢价率18%,土地市场显得平淡了许多。


 


而在其他城市,土地市场却频频发生大企业联合拿地的景象:前日,招商地产(000024)发布公告称,公司与保利地产(600048)旗下全资子公司广州金地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挂牌方式共同取得位于厦门市集美区的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这是招商地产继9月初单独在厦门拿地后,再下一城。尽管前三季度招商的销售业绩在第一方阵排名靠后,但未雨绸缪的决心不改,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暗自发力。

 

两大央企联合拿地,背后又透露出哪些信息?本周五下午的南京几幅较大的地块是否也有联合拿地的身影?

 


 


广州巨无霸地块堪称联合拿地的经典之作



20091222日,有中国第一拍之称的“巨无霸”地块——“广州亚运城项目”,规划用地263万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438万平方米,相当于 2004—2006年广州市住宅供地总量,起拍价高达165亿元,堪称世纪地王。经过一番惨烈的争夺,广州富力地产组成的竞价联合体(包括雅居乐、碧桂园)255亿元的出价最终竞得该地块,一举击败了由保利地产领衔的竞价联合体 (包括万科、中海)与单独竞价的中信地产,后两方的出价分别止步于254亿元和180亿元。

而今,该项目已经上市,并在相对低迷的市场下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几家公司各司其职,和谐共生,真正做到了1+1>2,让市场刮目相看。

  回过头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企业合作拿地的模式。事实上,开发企业合作拿地,由来已久。早在楼市上一轮呈现火爆行情的时候就已存在了,甚至形成过一段小高潮。200611月,北京两家国企——“北京城开北京城建组成的联合体竞得北京广渠路36号地项目,使联合体这一合作模式首次令业界瞩目。之后企业间合作拿地也以各种形式出现,直到市场萧条的2008年才逐渐沉寂。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土地市场的持续火爆,企业联合拿地又重新浮出水面。


门当户对,大腕抱团抢夺话语权?



去年底以来,各大地产公司纷纷一改往日单兵作战姿态,纷纷在土地市场上联盟出击。我们部分做个小回顾:


去年97日,万科与中粮地产以22亿元的价格联手拿下北京市房山区长阳镇(长阳镇起步区1号地)居住、文化娱乐项目用地,溢价1626%。


2009123日,中建国际与保利联合体砸下48亿元重金,夺得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南区奥体文化商务园区(一期)3号地、4号地、5号地。


2010226日,公司子公司上海招商置业有限公司与万科子公司上海朗达实业有限公司联合参加上海国有土地使用权挂牌出让活动,共同竞得了上海市松江区广富林2-4号地块的土地使用权,地块成交总价为人民币17.16亿元。
10月14日,金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稳富股权投资基金 合伙企业的联合体以22.86亿元摘得上海浦东一商业地块,楼板价达10500元/平方米。溢价率高达328%!
值得关注的是,近期这种合作拿地的方式越来越普遍,在土地价格高位运行的今天,不仅仅是民企之间需要合作,不同类型的企业间,甚至与非同业的企业间,都有开展合作的无限可能性。比如,绿城已成为联合其他开发商拿地的一个典范,去年以来,绿城共计获得超过30个土地项目,其中超过半数是通过联营或收购公司股权形式获得。绿城因选择适当时机,通过合作开发、二级市场收购以及品牌和管理的有偿输出等方式,扩大开发规模以提升企业竞争力。 




抵御风险又暗藏风险,联合拿地准备好了吗?


 


今年来,随着国家持续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些措施、货币政策的收紧、对土地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房地产市场正面临新一轮洗牌。


 


如何抓住这轮调整,争取更多的发展空间,是摆在很多房企面前的课题。无疑,调控的重拳对于火爆的土地市场将有着深远的影响。政策风向的变化催生企业联合拿地的模式产生了很多可能性。对闲置土地的查处力度的增强、银行信贷的收紧、各类舆情的监督批评,使得近期的土地市场降温不少。

而如何抵御风险,如何避免土地市场的血刃对手,使得对手变盟友,是联合拿地的一个重要考量。所以,联合拿地成为不少房企实现突破的一种方式。特别是部分城市“面粉贵过面包”的高地价时代,这种模式或将成为常态,而其中不仅仅是大企业间的联合,也将成为中小型企业或者民企间的联合,抱团作战的战略选择,使得他们在楼市“丛林法则”中能持续占据一席之地。


除了在拍卖场上抱团抢地外,市场上还出现了后期合作的模式。先是某家开发商先单独拿地,再通过招标与其他开发商成立项目公司,联合开发项目,这样可以使得之前单独拿地的开发商先赚到土地升值的钱,再通过联合开发,规避了开发中的风险。 


 


网博机构认为,诚然联合拿地有利于规避风险,目前也渐成气候,但是也暗藏了不少风险和弱点。毕竟联合体是属两家企业,由于文化、背景甚至目的的不同,合作中会出现各种问题,对人事的管理,对话语权的争夺,对利益分配可能发生分歧。因此,在决定了联合开发时,理应将游戏规则界定清楚,各自的责权利理顺,避免后期出现不必要的纷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