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价成交或成南京拍地常态?
(2010-08-25 08:44:55)
标签:
杂谈 |
近期南京已有多幅地块以底价成交,似又回到2008年年初时的情景。从2009年春节之后,土地市场回暖,到2009年年底渐入巅峰状态,再到新政之后重归沉寂,上海土地市场经历了一次轮回。但这轮底价成交状况持续时间之长、涉及地块数量之多,值得思考。
尤其是近来土地市场,往年轮流加价竞争场面不再出现,去年竞拍现场人满为患,到场的竞买人坐满内场的情形不复存在。多家参与现场竞价,商办地块需经过数轮举牌才能决定最终得主的场景也消失无踪。竞拍现场,没有出现大量观摩的其他开发商和中介,电视台及南京主要平面媒体的记者大多缺席,底价成交已成南京土地市场常态。
而此前的8月12日,城北江宁两幅地分别底价成交,市场已经渐露冷意,只是那次2幅地,网博&石城大萝卜认为,是“非主流区域的非典型地块”。此次土地再度被抄底,绿地和天迈分别在江宁和城南拿地,冷意明显。绿地写字楼即将杀青,而在南京闹“地荒”,此次出手也是情理之中;而此次拿下G25油坊桥地块的江苏天迈投资有限公司就是建设地铁二号线油坊桥站点的公司,似乎有“定向”的意味。
而纵观很多处于饥渴状态中的一些品牌地产公司,此次再作壁上观,似乎也有道理,毕竟那边厢的“土地清查”还在如火如荼,非绝版好地,也不愿去凑这个热闹了。
再看土地市场的遇冷,是否会传导到房价,大萝卜&网博机构看来,未必有多大影响,举例讲绿地的江宁地块,挂牌价也不低,加之品牌开发商首度进入东山板块,势必重新定义板块价值,对供需客户来讲,未必价格就是唯一要素,产品品质可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加之面市也在1年之后,谁也不能用一年之后的售价来考量现在的新盘价格。
不可否认,南京的土地市场似乎真的冷却了下来,但到底是开发商资金链紧张,还是他们对后市的预期下降,尚有许多悬疑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