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刚需爆发力有限,南京楼市面临二次探底?

(2010-08-16 08:44:19)
标签:

杂谈

周末的南京楼市如同户外的天气一样,七月流火。

 


周六的江北、城北率先祭旗,在久违的旱情下,洒下些许甘霖。周日,金地又见“日光盘”——448套旋即销售一空,成为新政后单日销售超过400套的楼盘。尽管前期网络有很多传言,金地看到认筹客户超过预期,可能会适度提价,事实上,金地最终的面市价居然比对外报价还要略低,预计整体均价在9500以下。
  
现场数千人,将大厅围得水泄不通,让人恍然又回到新政前的状况。种种迹象表明,在压抑4个月后,楼市刚需正在打破观望,但是房价却没有大面积的下降,或者说与之前预期的跌幅,存在一定差距。一些新入市的新盘在没有包袱的压力下,理性定价,用合理的价格撬动市场,尤其是刚需类市场。近期的成交量上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策预期的“见底”,取决于合理低价,因此楼市走势并不是“回暖”,需谨防成交量再次探底。
  
  刚需因何打破观望?
  
调控历经4个月后,南京楼市的“平静”终于迎来破冰之旅。这一局面早有“征兆”。据网上数据显示,近几周来,南京楼市持续成交量略有放大,连续多日新房单日成交在100套左右。在二手房市场,7月中至今销量持续攀升。
  
值得探讨的一个现象是,此轮成交量放大,似乎与房价下跌关系不大,准确地说,在房价松动不明显的前提下,刚需就已经逐步入市。甚至连大家普遍认为,桥北的几个大盘,价格松动不明显,如威尼斯水城,价格仅回落到7800左右,刚需就按捺不住的杀了进来。单日成交达60套,而荣盛龙湖半岛208套源售出了92套。
  
网博机构分析认为,开发商认定的降价,是与去年楼市高峰期比较,但是这与置业者的心理价位还有不少差距。目前南京房价的小幅震荡,并不足以促使刚需提前打破观望。
  
  是否再现两年前的“二次探底”?
  
楼市调控在上半年手段频出,而下半年则显得遮遮掩掩,偶尔放风要出重拳,又是“被辟谣”,被很多业内解读为调控间接放松,事实上,这样的论调正迅速在市场蔓延。主导楼市的因素分为外因和内因,外因主要是指宏观调控,而内因则是市场内在的规律。在调控持续数月,新政威力日渐式微,通过时间逐渐被消解后,市场因素逐渐在主导楼市。
  
网博认为,在很多供应还在观望之际,一部分刚需打破僵局,在市场供应短暂紧缺的市况下,出现的局部成交放量,是否是一种假象?我们必须注意到,在2008年楼市调控期,也出现过类似的刚需入市成交反弹,但是很快成交量又“二次探底”,直至市场进一步降价行为的普遍出现。
  
据网上数据统计,2007年“927”新政后,南京每月新房成交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直到08年5、6月成交量开始攀升至4000套以上,但是随后的成交量却又反复下跌,直至08年末才走出一波上涨行情。而如果从楼市成交均价来看,08年11月至09年3月份,这时期的成交均价接近南京楼市两年来的最低。换而言之,08年调控期楼市的成交量呈明显的“之字形”走势,在探底走低多次后,才因为房价的下跌真正触底反弹。
  
  价量拉锯战将持续到年底?



只要房价稍微松动,将吸引一部分的刚需入市,随后需要逐步的降价,吸引更多的人入市,有观点形容,价与量的博弈就是一场拉锯,目前看到的刚需打破观望重新入市,仅仅是这场拉锯的开端。
  
南京楼市,是否会出现成交量的“二次探底”?网博机构分析认为,第一次探底后,成交量上升是由最刚性的需求带动的,之后这部分人开始衰竭;直到价格继续下降,达到另一部分置业者的真正预期后,新的成交量才开始出现,也就是第二次探底之后成交量重新上升的原因,因为成交量的第二次探底,价格阵线也随之松动。
  
可以断言,眼下的成交量上涨,并不意味着接下来的楼市走势已然明朗。无需置疑的是,调控尚在继续,信贷毫无松懈之意,给开发商的压力也始终存在,而早已憋不住的供应会在四季度释放出来,这样的外部因素决定了需求将呈累积后的逐步释放,而不是一味地无限放大,突然爆发。事实上接下来南京楼市价与量的平衡,尚需时日。
  
我们看近期南京楼市,也有开发商看着人气有些许恢复,就扬言要涨价的,河西某盘,在新盘开盘后2个月后再次入市,推出160多套,贸然提价1000元左右,仅售出30来套,就是个失败的案例。而城南某盘也叫嚣着要提价,敦促客户尽早下定。网博认为,这样的行为委实是短视的,对刚刚建立起的市场信心无疑是个灾难性的打击。当然,市场会回敬他们一记耳光的!我们要奉劝开发商,练好内功,做好产品,认清形势,理性定价,对市场时刻心存敬畏,对客户心存感恩,才是未来相当长的一阶段要认真对待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