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聿、隶、筆、笔”是我国不同时期的书写工具
(2014-12-01 21:18:51)
标签:
文字研究 |
聿、隶、筆、笔”
“聿”依“六书”理论看,是象形兼会意字。上半部是手握刻刀刻画的象形,下边的“=”是刻刀刻出来的痕迹。所示之意:刻写工具。
《辞海》《新华大字典》对“聿”的解释都是:我国古代一种刻写工具。
但这种工具只能刻写,不能书写,速度慢,非专业不易使用。刻写的对象只能是:陶范、龟甲、兽骨等。
“隶”和“聿”的区别就在下边的"="变成了“水”。同样依“六书”理论看,所示之意是:用木棍或手指蘸墨水写字。用这种方法写字叫“隶书”。写出来的字叫隶书体,也叫隶体字。
“隶书”秦以前就有,称“古隶”。后经李斯改造叫“秦隶”。隶书的出现,说明硬笔已进化到软笔时代。“隶书”比“聿刻”写字灵活快捷,笔画流畅平齐。从先秦大小篆的笔迹上看,当时的字就是用“隶”这种工具所书。
“筆”和聿的不同就在上边多了个竹。依汉字造字法看,该字所示之意是:这种筆是竹制的。其特点即短竹杆头上缠麻或布,蘸墨在竹简,木条或布帛上书写的工具。筆材料易找,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写出来的字和“秦隶”既相近,又有别,人称“汉隶”。(从字形和笔端上看,汉隶比秦隶圆润。)
“笔”是“竹”和“毛”组成的会意字。意:用短竹竿和毫毛制作,在纸上书写的工具。(今称毛笔)。笔和筆的区别:
1.笔头用兽毛制做的。
2.笔端有尖。
3.写出来的字流利有峰。
而“筆”因头无尖,圆而齐,所以笔端无锋。
由此可知我们现在使用的铅笔、钢笔、圆珠笔、碳素笔和粉笔、蜡笔等,从象形和会意字角度看,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竹+毛”的笔了。若从象形字和制作材料与书写特点上看,我们现在使用的笔,倒很像古代的聿。
由此可知聿、隶、筆、笔这四个字既不是异体字的关系,也不是简,繁体字的关系,而是辈分关系。太祖辈是聿,祖辈是隶,父辈是筆,儿子辈是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