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与复旦大学姜鹏老师及《百家讲坛》商榷

(2013-06-21 07:25:53)
标签:

有感而发

                     与复旦大学姜鹏老师及《百家讲坛》商榷

 

 

    昨晚11.45我和小孙子一起在中10频道《百家讲坛》听复旦大学姜鹏老师讲《汉献帝5。董卓之死》,内容很好。但有两个人的名字需要和姜老师商榷。因这两个人的名字到底叫啥,小孙子和我发生了争论。

    一个是“李傕”。一个是“郭汜”。

    在我的记忆里“傕”音jue(绝)。意人中之鹤。“汜”音si。水名,意像蛇一样细长而弯曲的河。可姜老师在《百家讲坛》上屡次把“傕”字念成que,四声(音商榷的榷)。把“汜”字读成fan,四声(音犯人的犯)。我认为这两个人名的读音有误。但自知才疏学浅,不敢坚持。拿出《三国演义》查对。第十三回明明写着“李傕郭汜大交兵”。袁阔成、单田芳讲《三国》时对此二人的发音也是lijue/guosi,可不知姜老师为什么把这两个人名字的发音改了?

    我以为此二字还有别的读法。于是又拿出《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查对。结果两部词典对“傕”的注音都是jue,(音绝)。用于人名。并都举例:李傕东汉末年人。至于郭汜的“汜”,如何发出fan,饭的音,不得而知。字词典上对“汜”字没注这个音。不知姜老师对这两个人的名字发音有何根据?

    若无根据,纯属误读。那么大名鼎鼎的《百家讲坛》主持人、录制者和审阅者,为什么不提出质疑和更正?让姜老师的瑕疵在全国观众面前亮像,这不仅损害了姜老师的名誉,也败坏了复旦大学的名誉,同时也是在砸《百家讲坛》这个经典栏目的牌子。这是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多年来人们认为:百家讲坛,坛坛好酒;登坛之人,人人高手。《百家讲坛》这个栏目一直受文化人尊崇。在人们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可如今《百家讲坛》如此不负责任,如此误导国人,特别是误导没有辨别能力的青少年,是否失职和渎职?为了让这个栏目越办越好,不失众望,望栏目组所有人员对工作要精益求精。不然不仅收视率下降,此栏目将被人唾弃。打造百年老店和品牌,必须抓好质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