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年前“精卫鸟”出土辽西阜新

标签:
传说有据 |
万年前“精卫鸟”
惊现阜新永灵奇石馆
相传远古时代天上有十个太阳,人神均酷热难耐。一天,天帝之女到渤海洗澡,不幸溺于渤海北滨。帝女死后化成精卫鸟。精卫为了复仇,每天衔石子填海.三年不平。忽然灵机一动,衔来自家祖传宝物——镇海神针,连同自己一同扎进渤海之北。
恰此时后羿奉天帝之命把幽州上空一太阳射碎。太阳碎块四散陨落,其中一块恰落精卫投海处。太阳虽然碎了,但仍不失热能,坠入地下变成了煤,刹时渤海北部海水沸腾,烈焰滚滚。期年渤海北部海底隆起,海水南退500里。精卫投海处不仅成了陆地,还升出一座大山,名“医巫闾”。
据班固《汉书。地理志》:周克殷后重划九州。将原冀州之地分成幽、并二洲。“东北曰幽州:其山曰医巫闾”(见《汉书·地理志》第八)。
此后3000年,即乾隆年间医巫闾山北麓发现了露头煤,但当时清王朝为保东北“龙兴之地”的龙脉不被破坏,严禁开采。甲午战争失败后慈禧、光绪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决定挖煤,炼铁,制造洋枪、洋舰,抗击洋人。
于是慈禧不顾祖宗禁令,在辽西阜新(当初叫新垃后来叫新邱)大地上开设当时国内特大型官窑煤矿——“京奉煤矿”,并请英国技师藦勒帮助开采。一时间闾山北麓个体、民营、官办、合营、大小煤矿遍地开花。包括奉系军阀张作霖父子也在此大开煤矿。后来日本人发现这里煤储量特别丰富,也到此掠夺煤炭。
建国后我国政府在这里成立了亚洲最大的“海州露天煤矿”。此矿为建国初国家“156项重点工程”之一。年产煤300万吨。
2005年7月1日,累计开采数百年,产煤2.4亿吨的海州露天煤矿因资源枯竭闭矿了。
就在闭矿那天晚上,家住辽西阜新的中国观赏石协会理事兼奇石鉴赏收藏家——陈永灵老先生做了个“三宝聚匯”的梦。次晨他按梦索骥,在该矿最底层闻啾啾鸟鸣,寻声而去,发现一长、高各2米有余的鸟形奇石立一长10米,径2米,横卧的石柱上,向他点头鸣叫。老人家感到稀奇,立即叫人来车把这石鸟运到奇石馆内。
在挖掘搬运过程中还发现一卵形,重约5吨的煤精。
经考这鸟形奇石和这根巨大石柱,就是当年精卫鸟和她衔来的镇海神针。那块重5吨的卵形煤精就是当年后羿射落在这里的太阳鸟心脏。此三物正应了老先生“三宝聚匯”之梦。
近日,陈老先生已将这尊鸟形奇石和那根重20余吨的石柱展在他个人开办,政府资助的——阜新永灵珍奇博物馆院内。
那5吨重的煤精,暂蜡封他处。我想对其拍个照,徐主任说:“中央电视台想照,陈馆长都没允许”。
陈馆长说:“待解决风化问题后,也展示于此,届时随便拍照”。(补注:此馆建成后我发现这5吨重的煤精即太阳鸟的心脏用密封玻璃箱装着,展放在博物馆进门大厅右侧西南角处。大家若感兴趣,有时间请亲自查看。)
阜新永灵奇石舘位于辽宁省阜新市人民大街南端与煤城路交汇处——海州矿国家露天公园院内东侧。此馆占地数百亩,其中除”精卫奇石”外还有老子、孔子等奇石数十尊,均栩栩如生,活灵活现。有兴趣者不妨亲临察看。
精卫鸟照片附后:
被烈火烧过且深埋地下万年的精卫鸟,虽然变成了石鳥,但仍不失雄姿
阜新永灵珍奇博物馆馆长—— 陈永灵先生和他的精卫奇石
奇石馆办公室主任——徐永山和精卫鸟
照片均笔者所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