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文解字(6)说说“进”与“進”,看看哪个好?

(2012-06-30 19:07:11)
标签:

说文解字

             说说“进”与“進”,看看哪个好?

 

 

    “ 进”的本意是向前移动,和“退”相反。“进”的本字,即繁体字写作“進”。“进”与“進”都是走之旁。不同的是:一个走之里边是“井”字,一个是“隹”字。(“隹”音:zhui。意:鸟。注意:“隹”与“佳”音:jia,字形相近,但音、义不同。“佳”是美、好的意思。)

    在汉字里凡走之旁的字都和行走有关。如:远、逰、巡、追、逃等。由此可知“进”和“進”这两个走之旁的字也一定和行走有关。但是简化字“进”走之里是个“井”。“井”即农村的水井。水井在地下怎么能走动?显然这个字有问题。而繁体字“進”走之里边是个“隹”字。隹是短尾鸟。如:雀、隼、雉、雕等都是短尾鸟。由此可知“進”字一定与短尾鸟有关。因为鸟会运动。

    据说古人仓颉在生活中发现,短尾鸟在地上行走都是双腿向前蹦,不能后退。于是仓颉根据隹鸟只能向前移动,不能后退的特点,造出了一个象形兼会意字“進”。“進”的本意是指鸟在地上向前蹦跶或向上升起。后来引申为所有事物向前运动。如:前进、进步、进行、进化、进展、进入、进攻、进款、进货、进谏、进升,以及谐音晋升等。实际这些“进”都没离开“進”的本意:向前跳跃,或从里向外或从外向里移动的含义。

 

   建国初我国政府为了扫盲和普及汉字,决定对汉字进行改革即简化。在文字改革过程中专家们从减少笔画,方便工、农、兵书写的目的考虑,把“進”字走之里边的“隹”换成了“井”,于是“進”就变成了“进”。这么一变“进”字虽然少了4画,方便了书写,但是“進”字里边形象而生动的本义却不见了。因此有人戏说:不知简化后的“进”字是向井里进?还是刚从井里出来?由此可知简化字虽然易于书写,但字义不明。繁体字虽然笔画多,但是只要看懂字形,并掌握古人的造字方法,不仅易于识记,而且字义也显而易见。因为多数繁体字都来自于生活,都有个活生生的故事。

    此外还有许多简体字与繁体字相比也存在这类问题。如:阴与陰、时与時、爱与愛、灯与燈、双与雙、发与發、髪,卫与衛、党与黨、门与門、儿与兒等等。现在人们即使不认得这些繁体字,但是根据字形结构和“六书”理论也能大体分析出它们的音和意。因汉字的每个部件不是表意的就是表音的,综合起来必见其音义。如“陰”从字形上看是:山上今天多云,意阴天、引申为不光明。而简化字“阴”从字形上看是:山上有个月亮。用月亮表示“陰”。而自然现象阴天时既没太阳,也没月亮,而是有云。相反山上有月亮时不论黑天白昼都是晴天。由此可知简化字不仅反应不出字的音意,而且还出现歧义。再如“時”左表意,右表音。可简化后,表音的部分变成了“寸”。“寺”少了半截怎么表音?但不能因此说简体字一概不好,其中也有好的。如:字典的“典”,法律的“法”繁体字笔画复杂,难写难记。简化后易写易记,很好。再如身体的“体”,繁体字笔画也很多。如:骵、躰、軆、體、等几种写法。文字改革专家抓住了“人的身体是生命之本”这个特征造出了一个新的会意字,即现在人们常用的“体”字。这个“体”字即易书写,又易理解,也很好。但这种不离本意的简化字不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