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毛岭沟的故事(4)清河门往事(2)
(2010-11-30 09:03:06)清河门往事(2)
老李头讲完清河门的来历,老王头又讲起了清河边门废弃后的事情。
他说:清河门地区是我市最早发现煤和最早开煤矿的地方。乾隆年蒲草泡村民在当地发现一种黑石头不仅易燃而且热度比柴草大得多。拿回家烧水、做饭取暖特好用。随后当地、外地村民争挖此石。后来有个叫刘士俊的大财主霸占了这个地方,并在这里开起了煤窑。这是阜新历史上第一个煤窑。再后来到光绪、民国年清河门地区的官窑、私窑遍地开花、到处都是。民国时清河门最有名气的煤窑是王鹤鸣七家子煤矿。盛时日产原煤70000斤。窑工数百人。那时在清河门开煤矿的不仅本地人,还有外地人和外国人。大小煤矿星罗棋布。随着煤矿的兴起,外来人也日益增多,关里关外的、山南海北的,那的人都有。与此同时清河门的集市也繁华热闹了起来。各种作坊、店铺、當铺、承衣铺、大车店、大烟馆、饭店、酒家和茶馆应有尽有。街上说书的、买艺的、打把式、唱戏的、骑马的、坐轿的、挎抢的、挂刀的、买儿买女典妻的,还有老鸨子、大茶壶、扯着嗓子卖性药的---。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干什么的都有,什么人都有。那时的清河门归热河省管辖,可比现在热闹多了。
但那时穷人的日子可不好过,那年冬天都有冻死的。还有饿死的、病死的、下煤窑冒顶砸死的---用炕席一卷,大沟一扔,常见的事。中等户人家死人都买不起棺材,把家里大柜堵头打掉,人往里一塞,俩脚还在外露着,抬出去就埋了。再说那时死孩子多、文盲多、光棍多、讨荒、逃难、要饭的多,还是现在好!